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想哪儿说哪儿---我的小品经营
(2012-12-08 13:23:49)

超市创造了“小品”?这话似乎说得绝对。但如果说超市“光大了”小品形制,好像人们不会有太大异议。
上超市前,我手里有几件小品,近乎平尺,但形式不规整,或横或竖,总之不是方方正正的样子。
我的第一件“小品”,是华人德先生小竖幅:“桃红”,穷款。这小品来得偶然。那年华老师来德州,在广川宾馆写字。写“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对联时,“桃红”写毕,“复”字却跑了墨,于是作罢。另铺纸张之前,明诠兄把“复”字以下撕去,请华老师落穷款“人德”,就有了小品“桃红”!小“桃红”跟我三年,后来送了朋友,不知现在何处了。
我的第二件“小品”,是吴振立先生小斗方:“临金吉金手札”。说是斗方,其实略扁,横长竖窄形制。吴老师多次来德州,其中两次我参与了。一次住“宴宾楼”,一次住“新湖饭店”。“宴宾楼”那次很顺利,“新湖饭店”这次费了点周折。临走,吴老师对我讲,他要给我“认真临一札金农”,作为此行对我的谢忱。到“大札”收悉,竟是巴掌大小物件,颇让我纠结了几天。不曾想后来明诠见了,却大呼精品,还想据为己有。我当时没舍得,后来舍得了,想送给他,却又不知放什么地儿了。
2005年我来超市,先后在“冬雨轩”和“一境画廊”拿了几件石开小品。“一境画廊”的,忘记什么内容了。“冬雨轩”的,一件“编织好梦三千”,一件“卷藏春水秋山”,都是满构图篆书,极尽精美。“编织”后来卖广东去了,“卷藏”还在,不舍得卖了。这段经历值得纪念,因为自此发端,我开始对小品特别钟爱,并逐渐有了关于小品的“个人策划”,目前超市“流行”的很多制作,其滥觞其实就在本人啊。
我第一次大规模做“小品”,是《朱培尔佛家禅语100印》。100印的精美自不必说,要说一说的,是每印一页的《印蜕诗文小品》。100方印附带来的100件小品,是这次大制作的“附带亮点”,既可随印流传,也可独立收藏。尺幅不大,仅有平尺略小;形制新颖,趣味盎然,遂成一时之盛,被诸多篆刻家模仿。
我第二次大规模做“小品”,是《于明诠前贤诗文100件》。写这100件小品,我对明诠提了“苛刻”条件:每件平尺字数不少于200,纸张一律纯白,有错讹书写包换,等等。可惜接收不严,没能坚持按约定到位。目前超市做明诠小品的店家,我粗略看了下,不下20家了吧。做这些统计时,我会有一种自豪感,毕竟这种“大规模突击”,是咱率先发起的啊!
我目前正在做的第三次大规模小品制作,是《李振坤人物小品100件》。连同零星收藏,李振坤小品在我手,该有130件左右吧。这批小品,精华部分是《振坤墨戏》《钟馗嫁妹》《鲁北秧歌》和《佛家宝相》。据传,振坤最近会有大动作:是价格提价?是职务升迁?是位置变化?不好猜,就不猜吧。反正有一点,悄悄告诉你:赶紧收振坤,否则就晚了。
2012-6-13
21:23 于镂月裁云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