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想哪儿说哪儿---艺术的高境:安静 洒脱
(2012-11-20 00:04:33)

前不久,网上一位朋友发出一组图片,故意隐去了作者姓名,请大家谈谈看法。我随意看了一遍,讲了三点意见。第一,这朋友属于热烈一路;第二,花鸟画要感人,得是冷瘦格调;第三,建议多读霍春阳早期作品,或许会有启发。不曾想,人家这作者本就是“霍家样”,地道的霍家子侄,因想“走出”才来尝试热烈一路的。
说这话时,又想到了胡石先生。1999年,陈绶祥先生带朋友们来德州写生。那时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刚刚启用,我陪几位老师参观楼前广场。陈老师很有兴致地听我介绍,不时也讲点看法。印象最深刻的,陈老师对于明诠说,多少年以后,人家老朱比你强,会有一种成就感,毕竟这一片城市是人家亲手建起来的。这次见面不久,随行的胡石等先生特意给我寄了作品,对我的接待表示感谢。
胡石先生送我的画是幅小品,特意题了上款:“画贵清瘦,最忌浓浊,写生选材亦然---”。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绘画作品之一。我一直觉得,我对画的感觉,一些观念是从胡石这儿来的。这小品我一直舍不得用,但常常拿出来欣赏,叠来叠去,中间有些漏了。“清瘦”的标准,胡石坚持着,即便他后来对画作形式做了巨大调整,“清瘦”的追求却一直在。
后来喜欢金心明,大概也受这观念的影响。读金心明的画,我读出的是“冷”和“静”。仔细比看,胡石的“清瘦”,与金心明的“冷”“静”,大致是一样的追求。他们把心里的感受,用淡淡的笔触表达出来,一枝花,一汪水,几只禽鸟,几个人物,都那么冷冷的,清清的,静静的,瘦瘦的,毫无喧嚣地呈献给读者,让读它的人心灵净化,灵魂出窍,完全脱离了世间的纷扰与芜杂。
艺术的高境一如做人,什么时候安静了,什么时候洒脱了,什么时候也就进入化境了。当下的艺术界,很火爆,也很浮躁,貌似丰富多彩,实则鱼龙混杂。喜欢收藏的人们很容易被“时下”蒙蔽,把有限的银子,都砸向了“热闹”。不管别人咋样,我在被市场“裹挟”的时候,还时时挣扎着要关注“清瘦”“冷静”一路的作者。大胆预测,真正留得住的艺术,怕就是这清瘦冷静的艺术。
2012-9-18 21:29 于镂月裁云轩初稿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