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安江上

(2023-04-02 16:49:57)
分类: 恋之风景
新安江上

 

新安江上

 

——题记

写好这次旅行的文字,我还在回味其中的美妙滋味,这风景何以如此美丽?又该给文章取个什么标题呢?思来想去无着,但有一个名字却总是在我的头脑里萦绕:新安江。

河流是人文的源头,也是风景的源头,淳安、建德及千岛湖、新叶古村、大慈岩、灵栖洞都是新安江上璀璨的明珠,在这条江上,我未知未到的好风景又有几多,很想去沿着这条河流走一遍,感受穿越河流凝练出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或者日暮移舟泊烟渚,看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建德古意新叶村

灵栖洞和新叶村都在建德,来此前,我以为建德在福建,大概是因为去泰宁时,看见有许些地名如建瓯、建宁之类,它们都有“建”,都地缘福建,因此对建德就想当然了,哪知方向都错了,距离相差千里,建德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心里竟然有点像孩子一样地期待着。

旅游巴士驶入建德,停靠在慈延府用中餐,古色古香的门楼已经引得我的注意,放眼望去,黛瓦白墙,马头形的白墙让我有些错愕,我们走错了路?怎么像到了徽州啊?

这具有强烈辨识度的徽派建筑让我好生好奇,建德不仅不在福建,而且地接徽州,方言亦为徽州语系,虽不是徽州,也是属于泛徽州的,心中恍然。

吃罢午饭走出慈延府,在古色古香的门前,几个查某已经照起了相,门口两边水池里的睡莲吸引了我,凑过去看,三两朵静静绽放,花朵比平常见到的都大,不知道是因为近距离还是花朵少的原因,总之给我不一样的感觉和印象,睡莲总是楚楚可怜的,我想在多年之后,也会想起门前驻足的情景。

竟然有些恋恋不舍,这个思绪来得有点突然。讲究的门楼,门楼里的饮食不像旅行中的粗糙,是精细而排场,如酒店常见的那样,这次的休闲舒适之游就体现出来了。

嘿,又可以到古村了!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里,可赏古风,合审美之趣,兴思古之情,古而不衰,村落一直沿袭,古村建筑都遵循天人合一之道,或依山就势,或傍水而行,是大自然和人一起完成的杰作,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是难以比及的,每到古村,就像回到了家,那份闲适、轻松而惬意总是让人迷恋,那是某姓氏从古走来生生不息的家,也是咱们人类共有的心灵家园啊。

带着对古村的遐想,沿着不宽的水泥路(这里本是田埂)走过一汪汪水田,落雨之后的田野,一派清朗,小小的荷叶亭亭,如榆钱般高低错落在漠漠水面之上,从深绿、浅绿到淡黄,像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活泼,可爱,充满了童趣,比起连天无穷碧的荷,一池小荷争长也别有一番风景。

顺路走进新叶村,我心里还在期待什么,还在酝酿什么,也许是村口的大树,也许是门口的池塘,冷不防就走到了文昌阁面前,更冷不防的是,抬头一望,一座高高的白塔矗立,灰白色的塔身,显得古老肃静,娟秀的外形,没有一般塔的凝重,站立着却自有一种雄姿,让人肃然起敬,望着白塔,内心涌起一股神圣之感,这是我到过的所有的古村所不曾有过的感受,古村因有塔而有了精神和灵魂,古村也变得高大神圣起来。

仰望着不远处的白塔,再看看眼前的文昌阁,心想有文昌阁的村子,一定是大有来头的,从这里“出阁”的人大抵都不会简单,也有几个名传颇远,从当时到现在,他们荣耀了这个村子,以后也会走入越来越多的人的记忆。

我一边走,一边思议,一边走,一边被美丽悠然的古村景色吸引,进大观园的岂止是刘姥姥,在所处的世界这座大观园前,我愿意保持和刘姥姥一样质朴的心,和同伴驻足,去感知它的美好和纯真,又不停地拍照,再往前一看,导游带领的大队伍已不见踪影,往前赶去,这个路口东瞧瞧,那个路口西看看,找了一阵,还是没见他们的踪影,只好作罢,拿出手中的景点导游图,我和青雅决定自己游览,干脆不急不慢,悠然闲逛起来。

我们走自己的路,慢下来,静下来,看这一条条巷子,并不长,大多一眼看到尽头,常常中间横生枝桠似的,又生出另一条小巷,小巷相互连通,走在其中,如入了迷宫,我想这里极适合捉迷藏的,一眨眼,一闪身,便不见踪影,遁入了另一个巷子,这里的儿童一定有这样快乐的童年,他们走出去后,一定常怀念小巷,怀念月色,和在月色下捉迷藏的同伴吧,大概一看到月亮,就会想起在这样有月色的夜晚里,小伙伴们的喧哗又会在耳旁响起,看见他们从小巷里分散开去,静悄悄地躲入某一个所在吧,我站在这里,一切静悄悄,只听见依着小巷水沟里潺潺的流水声,想到这里不禁莞尔,仿佛我小时也在这里玩过捉迷藏似的。

我们两人自由行走着,但毕竟牵挂着赶上大队伍,因此游览也不能那么悠然自在,步履匆匆地感受着老村子居民的悠闲,他们或坐在家门口,悠闲地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或三个坐在巷口,或五个立于池塘边,完全无惊于游人的到来,管自己谈天论地,甚至都不投来目光,这种坦然的态度倒是让我颇感惊奇的,真有闲云野鹤的意味,而我们只不过是过往匆匆的客人。

我俩匆忙穿梭在迷宫似的巷子里寻找景点,猛不丁前面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池塘,左边是青砖铺就的池岸,右边是错落有致的房舍,白墙黑瓦马头墙,直线条的棱角,像一副简洁高雅的水墨画,我站住仔细环视,惊讶地发现这就是《爸爸去哪儿》新叶古村那期宣传画的拍摄地,我俩兴奋地找他们拍摄的角度,想和他们在同一个画面里留影,摩挲良久,便去找下一个景点。听说“西山祠堂”必去,我有些迷糊,有些纠结,有些纳闷,心里嘀咕着: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池塘”?

此池塘,彼祠堂,看见了“西山祠堂”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禁哑然失笑。一般一个地方一个姓氏只有一个祠堂,新叶村的祠堂却不止一座,还有有序堂,崇仁堂等,祠堂数量众多也让我惊诧和疑惑,各个祠堂有等级分别的,这也说明玉华叶氏的发展、壮大和兴盛,有序堂是总祠堂,是玉华叶氏三世祖建于元代的,顶挂古时历代传世匾额,还有一块皇帝圣旨,显得格外精致和气派,西山祠堂则是最早的分祠,又名“万萃堂”,也是玉华叶氏三世祖叶克诚主持兴建,为新叶玉华叶氏祖庙。祠堂正厅上方悬挂玉华始祖画像,后厅供放历代祖宗牌位,每年农历三月三,新叶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祖典礼,在新叶村,其盛况胜于中秋节和春节等传统节日,而崇仁堂是新叶村最大、最宽敞、最华丽的祠堂,进深很深,一般的祠堂只有两进或三进,而崇仁堂有四进(进深,两进,三进这样的词我小时候听得多,很亲切),崇仁堂总进深26米,纵深空间的神秘感非常强烈,崇仁堂的规模不但超越了祖庙,也超过了宗祠,这样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徜徉在新叶古村,让我不仅体会到生活的闲适,更是感悟到坚持所带来的感人力量,这个村子的始祖是叶坤,他是投奔到这里的舅家,后来入赘为女婿,按习俗要姓夏,但是夏姓人因这里土地贫瘠、山洪多便搬离了,叶坤因穷苦无法搬迁,只能在这里种地、繁衍后代,天道酬勤,天道好还坚持之人,在这里坚持下来竟发达起来了,叶坤以入赘之身,却将自己的姓氏传承发扬光大,八百多年后的今天,氏族血脉的凝聚力依然强大,古村保存依然完好,拥有明清徽派建筑230多幢,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令人倾慕。

这是玉华叶氏的领地,叶氏子民恰如江边闲适的鸥鹭,面对携来攘往的行人,无惊无惧,安然自在,那份宠辱不惊的样子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穿越千年时空,赏过风花雪月,见惯世态炎凉,在激烈与平淡中,薪火世代相传,那份延绵发展的脉络因信仰坚持而格外清晰,他们用人生绘成了一幅美丽而鲜活的历史画卷。

感悟大慈岩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对于以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而闻名于世的大慈岩,则不仅仅是感受山之灵气了,来此朝山就是朝佛了,初见其山体主峰虽是草木稀少嶙峋的巨石,但因其外形酷似佛像——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又得“大慈岩”的美名,感觉这山充满慈善与博爱。

现代的索道让登山不再艰难,却失去了很多脚力登山的乐趣,不过,坐上大慈岩的索道,往下一看,花朵明艳,草木葱郁,让人赏心悦目,最让我惊喜的是山里白花花的流泉,时而欢腾若小溪,时而奔流似瀑布,相伴索道一路流淌,让我忘记了坐索道所带来的忐忑,看着这植物丰茂,山水流响,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山景,只怪太匆匆,不能驻留观赏了。

大慈岩山并不高,范围也不大,但山的内涵丰富,一个接一个的风景着实让人惊讶,这里的寺庙、栈道、索道都是悬空的,这里的风景不仅“悬”,还给人大,长,美的感受,让人震撼。

长廊。上山不一会儿,不知不觉来到长廊,清风徐来,信步走去,长长的廊道让人忘记这是在山上,亭台楼阁,宛如江南的园林,闲适轻松地漫步,实际上,长廊是建在峭壁之上,凿之“天栈云渡”,沿断崖因势布局,凭栏俯视,心生恐惧,我不敢久视,清风阁也凌空构架于悬崖峭壁之上,远视有凌云欲飞之势,登寺俯瞰,远近山川尽收眼底,更是悬空之极。

长水。穿行在山中,树木掩映,快到山顶,有两条路可供上去,导游说可走左边,也可走右边,左边的近,右边的要绕一下,大部分人选择了捷径,我和另外两个果断走右边,据直觉,远的一边有风景,只走了几步,抬头一看,前面惊现一片碧水,这个长湖名叫玉华湖,真真美如其名,碧玉般的华彩让我惊艳,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而这高处的水竟也如此铺排,一条长长的索桥将湖的两边连接起来,手护索桥走到对岸,山翠照人,水雾缭绕,登山到顶,一片长湖为你盛情接风洗尘,让人兴奋莫名,山高水长,在大慈岩,会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受到长水的魅力,坐索道时,脚下的溪流一路相向而来,美丽的风景把我惊艳到了,下山时,也是溪水流淌,长谷溪流从玉华湖流出,或奔腾直泻成瀑布,或因大石挡道成溪流,或渗于乱石丛中成泉水,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大时小,时缓时急,一路相伴而下,活泼泼的水让人心悦神怡,山常在,水常流,世间如此美好。

大佛。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佛,据说是元大德(1297——1307)年间,开山祖师莫子渊循梦意从临安弃家至此,琢石为佛,其外形似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奇石、怪洞、草木组成了大佛的五官,惟妙惟肖,十分逼真,神奇的是还在依山崖凿建了一座寺庙,寺庙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空绝壁,被誉为“江南悬空寺”,地藏王大殿外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树上挂满了祈福的红绳,我们在树下驻留了蛮久,感受着佛前的庄严和虔诚。在大慈岩,还有一个大佛,是端坐在石山上的双面大佛,金光灿灿,颔首笑着,走近了踮起脚尖奔着摸到佛脚,两个大佛都给人很强的震撼,还有更震撼的,就是清音阁竟然同时供奉着佛、道、儒三大教派,我直到很多名山都是三教并存的,但一座阁里供奉着三大教却是前所未见的,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教派无法想象的,充分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博大,这也是风景的另一种大吧。

在大慈岩,这集中于一殿的佛道儒三大教,让我有了更多思考的灵感。年少时,我觉得佛是玄之又玄不可捉摸的,经过多年岁月的磨砺,阅读过世间的风景,会发现每一个实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尘埃都有属于物质的玄妙,也会理解少时看电视剧里济公唱“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的真正含义,佛是一种感觉,是一种领悟,是真正认识世界之后的融会贯通,经过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生活的酸甜苦辣,心情渐渐平息,沉淀下来一颗宁静的心,这是大浪淘沙后得到的金子般的心,这便是一颗佛心吧。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披袈裟,伴青灯,可让心无旁骛地修行,如若内心宁静,着华服处红尘也是可修佛缘,悟禅机的。人生是一堂自我答疑解惑的课程,走着走着,那些不解的事情渐渐有了答案,那些迷惑的东西渐渐水落石出,从迷到悟,这就是人生的收获。人生更是一场快乐的旅行,云作裳,花为妆,风儿携我往,那无家的潮水,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

别有洞天灵栖洞

溶洞的鬼斧神工总是让人惊叹,都是天然形成的仿若地府天宫,倒是可以放飞游客的对于地下世界和天上仙宫的想象,和地面世界是迥然不同的。体会尘世之外的另一种神奇,因此每到溶洞,也是乐此不疲的。

灵栖洞风景区有灵泉、清风、霭云三个溶洞,都是喀斯特景观,溶洞里面大同小异,都是天然形成的,仿若地府天宫,感觉雷同,因此在连续走了灵泉洞、清风洞两个溶洞之后,霭云洞有些人就不想去了,但我和另外几个不想错过风景,毫不犹豫地说要去,进去之后,让我眼前一亮,霭云洞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想不到最后的风景竟然有压轴的感觉,很替没来的人后悔了一把。

所有的溶洞都是让人惊叹的,但是除了惊叹之外,有关溶洞的游记其实是很难书写的,实写很难,除非发挥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下编写出有关神妖鬼怪的故事,但平实如我,又没有吴承恩天马行空的思维,任凭想破头皮,也是难以成章的,在我等眼里,溶洞造型奇特,除了惊叹大自然之神奇,体会一下在小说影视里所见的场景,是没有更多的言词与心灵发生交集的。

霭云洞有一处所在,宽阔的水面,拾级而上的台阶,蜿蜒绕水而行的道路,上面两边壁立而成的大门,这些景致又清晰地倒影在水面,层次更为丰富,真真幻幻,在水面上形成另一个场景,是一个完美的场景,像极了龙宫,站在龙宫前,我不禁浮想联翩,仿佛看见虾兵蟹将来来往往,龙王威严地发号施令。

奇景共欣赏,对于好的东西,大家的眼光都是相似的,很多游客在这里驻足,在一张宽大的石椅前排队,每个游客都试着去坐,体会一下龙宫里坐龙椅的快乐,趁你坐下,前面已有人为你拍照(这在溶洞里面也是很少见的),出了洞口,游客满意的话可以花钱拿走。

此前,我曾游过好几次溶洞,里面的石柱石笋石幔石幕,这些奇特之景让人惊叹,但往往给人感觉它们都是个体的,唯有霭云洞场景丰富完整,如果前者是一个个丽词,那霭云洞里龙门下的场景就是一个华丽的篇章,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次游览了山脚的灵泉洞、半山腰的清风洞和近山顶的霭云洞三洞,欣赏了一幅“山青、水清、洞奇、石美、风凉、雾幻”的美丽画卷,但这三个只是灵栖洞景区的部分溶洞,据说这里有溶洞9个之多,其它溶洞尚未开发,这连珠似的溶洞着实让人兴奋,这华丽的篇章又给我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淳安静好,为千岛湖停留

电视画面上的千岛湖让人很神往,千岛湖应该是仅次于西湖的名胜,慕名已久的我,这次终于可以一睹为快了。

千岛湖就是新安江水库,新安江水库倒是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早到那个联络靠信件、电视还未普及在农村的年代,儿时的同桌在收到来自新安江水库的信后,总是会兴奋地跟我说,那是她的小伙伴,随父去了遥远的地方,遥远的地方总是让人向往和梦想的,一个远方的名字是很容易烙在脑子里一辈子的,那时的分享现在提起来还是特别地温暖。

千岛湖—新安江水库,这两个名字互为表里,千岛湖富有诗意,正是因为新安江水库而成就的,新安江水库是在大跃进年代建成的,在那个火热的年代,全国各地都在大兴水利建设,听上辈人绘声绘色地描述过很多次,大冬天地打着赤膊干,看谁的干劲大,因为繁重的劳动和过激的做法给那一辈的人留下了很多不堪回首的伤痛记忆,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的人,熟读史书的人怎会平庸地度过一生,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站在历史的高处,环视脚下的满目疮痍的大好河山,这一片曾经是秦皇汉武的河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城不需要修了,大运河也被隋炀帝修好了,但是水利设施还大有可为,为了解决四千千万人口的吃饭问题,也必须为,伟人的大手一挥,全国上下掀起了修建水库的高潮,如今的水库遍布在全国的山仡佬里,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水库为农业用水提供了保障,水库也成为一个个美丽的风景,儿子说每个水利设施的地方都是风景最美的地方,这是小子说过的很多经典话之一,浩大的千岛湖更是是那个年代最伟大的杰作,这是伟人的大手笔。

当我来到千岛湖,不禁惊诧于眼前的景象,湖面烟波浩渺,林林总总、星星点点的岛屿散布在湖面,或大如高山峰,或小如青碧螺,或牵手相依,或遥遥相看,或三五伫立,在梅峰上放眼望去,一个个岛点缀在上面,山也变得灵动起来了,坐在游轮上,一个一个岛屿扑面而来,佩戴着金色的腰环,山也变得妩媚多姿了,经过新安江水电站时,游客们都骚动起来,引颈远望,向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致意,正是因为它,才有了这拥有1078个岛屿的千岛湖,这是山的国度,这是水的世界,山水如此相映成趣,如此妩媚动人,千岛湖有1078个岛屿,据说只开发了几十个岛屿,这些可供游览的岛屿各具特色,有长满野桂花的桂花岛,有一年花果不断的花果山,有听起来吓人的蛇岛,有名字很大的天地岛,富有诗意的月光岛,我们登山了鱼乐岛,这里休闲娱乐项目很多,我们在水上大世界上看了表演,最大的噱头是泰国人妖,还有非洲原生态的黑人歌舞,也有我们本土的书法家现场挥毫,他邀请游客上台近距离观看,我也走到舞台上,看他轻松地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当即以400元拍卖给了游客,一个人拍得,大家鼓掌齐开心,这就是鱼乐岛:把乐活带走,把思念留下。

汪洋之上有群山,千岛湖如诗如画,意境丰蕴,仪态万千,仿似如遗世独立的蓬莱仙境,千岛湖以秀美的风光吸引各地的游客,这里是休闲娱乐的天堂,而千岛湖除了轻灵欢快的一面,还有耸动灵魂、让人肃然起敬的时候。不仅因锦山秀水而闻名于世,还是文献名邦,古往今来人才辈出,隋唐以来逐渐形成的极具地域特性的新安文化(又称睦州文化)让这片大溪大流纵横的土地焕发出人文的异彩,提到淳安,有一个名字响彻历史的长空,他就是海瑞,这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热血激涌的名字,当时的老百姓就为其建有生祠,可以想见这是一种怎样的人心归向,一种怎样的崇拜啊。

几百年过去了,如今在千岛湖的龙山岛建有海瑞祠,来让人纪念和仰慕。我久久地沉浸在这肃穆的氛围之中,伫立在海瑞所铸就的一块块丰碑前,海瑞施粥群雕,为母亲七十大寿写的“寿”字,淳安百姓为纪念他勤政清政的业绩而立“去思碑”……这个不会笑的道德楷模,处处以圣贤的标准为人处世,他是不跪地方官的海笔架,海旗杆,他不畏权贵,严惩智惩官二代,胡宗宪的儿子、徐阶的儿子都没有逃过他的惩罚,为何如此傲岸,如此特立独行,显得如此鹤立鸡群,那是因为他站在至高无上的道德上,并付诸行动,道义在胸,因此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写出了流传千古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披沥肝胆为陛下陈奏,毫不隐晦地指出陛下一意玄修,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馀年不视朝,法纪弛矣,当今天下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伏惟陛下留神君道臣职,此乃天下第一事也,一气贯通,何其痛快淋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往今来能有几人?寥若星辰,海瑞是最亮的一颗,无欲则刚,刚而能立,刚峰先生就这样以铮铮铁骨立于天地之间,与山水同在,与日月同辉。

敢教日月换新天成就了美景千岛湖,明世宗玄修怠政让海瑞名传千古,我在思索,也免不了会遐想,如果海瑞生在大跃进年代会是怎样?这不是恶搞,海瑞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他却不能抽身事外,思想的巨人历史从来不会忘记,与君主交锋的思想和行动的巨人更不会被后来的领导者忘记,有人选择其一奉行,汉武帝选择了儒家,有人坚决打压,朱元璋把孟子请出孔庙,有人表现出矛盾的心理,先是提倡海瑞的犯言直谏,后又支持批判《海瑞罢官》,“可能出了海瑞,我又受不了”,批判海瑞也成为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我无法想象海瑞生在当时,只怕是他生在当时也无法被后来的历史所知,唯一能肯定的是历史长河能大浪淘沙,带走的是糟粕,留下的是金子,在长空里供人评说,而现实呢,仍然会泥沙俱下,需要海瑞们去芜存真,除邪扶正,不致于走入历史的阴沟。

千岛湖形成不过几十年,但淳安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的,这里曾经演绎了多少的繁华与褴褛,合作与争斗,歌唱与叹息,欢喜与忧愁,无奈与欣慰,屈辱与光荣……那些伟大的渺小的组成的历史,如水逝去,也如水之灵沉潜或飞舞,在《水之灵》的舞台剧中,千岛湖的前世从水底里呼唤出来,牌坊,城楼,城门,阁塔,古城的一切,沉静而安详地躺在那里,让我心痛地感觉曾经的烟火和人间的温度。

曾经辉煌的古城淹埋水下,新兴的千岛湖镇在岸上繁华。住在准五星级酒店宽大豪华的套房里,我无心恋栈室内的温馨舒坦,被窗外的美景吸引,以致于一进房间便往阳台上跑,长长的阳台,将千岛湖风光尽收眼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渔人悠悠泛舟,看岛屿点点如黛,面对如斯美景,可以忘我,我久久沉浸其中,烟渐渐笼过水面,月姗姗而来笼照沙滩,所有的生灵归于温暖的怀抱,我亦心满意足,抱梦而眠吧,还是我已在梦中?泛舟五湖东还是乘桴浮于海,无论如何,这梦都是舒缓的,静好的。

第二天,鸟儿的唧唧声叫醒了我,我应声而起,此时天际才露出一点熹微,我站在阳台上,看见晨雾温柔地笼着江面,鸟儿呼朋引伴绕树啾啾,小虫的呢喃声隐隐传来,湖里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水鸟的翅膀沿着湖面划过,各种鸣叫声起,不时有一两声长鸣划过空中,这是晨光序曲中的长号,短笛,小号,提琴,大鼓……各种乐器各司其职,此起彼伏,相互应和,我简直听得入迷了,它们没有指挥,这么多种声音响起却毫不杂乱,共同奏出这和谐美妙的天籁之音,我拿出手机,录下了此刻的声像,旷美的湖面,水雾缭绕,宛如仙境,清音悦耳,好似仙乐,这是千岛湖的寻常之晨,美得让人留恋,但也不必留恋,因它又在开启着一个更新更美的里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寻荆问楚
后一篇:走近溪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