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季肠胃不好,五招打造好肠胃

(2013-10-08 09:10:05)
标签:

肠胃不好

五招秘诀

小贴士防腹泻

健康

分类: 健康

                     秋季肠胃不好,五招打造好肠胃

 

   秋季是疾病多发,很多人因为饮食不规或一些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肠胃不便,继而引发多种症状。其实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是可以很好的护理好肠胃的。

容颜不老,护好肠道

  肠道衰老,蠕动减慢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便秘。大量的宿便堵塞在肠道里,会被肠道当作“营养”重新吸收,轻者出现肤色暗淡、长斑等问题,重者可能会引起直肠癌、结肠癌等。预防衰老,首先要护好肠道。

5秘诀天天做,就能拥有好肠道

秘诀1:合理适时饮水

  建议早上起床刷完牙后喝大概150ML温开水:唤醒肠道 清肠,这时再去定时排便会更加顺畅。而且每天水不低于1500ML,要主动饮水,少量多次,切忌牛饮。参与物质代谢:水是一切生化反应的必需物质使水溶性物质以溶解状态和电解质离子状态存在便于机体的吸收利用,协助加速营养物质的运送和废物的排泄使新陈代谢、生化反应顺利进行让我们远离便秘

秘诀2:少喝冰水、含糖冰饮

  来瓶冰镇可乐或其他饮料,是在各大便利店经常听到的声音,其是炎炎夏日,认为猛喝冰水、碳酸饮料,以为可以散热,殊不知,这是慢性健康杀手。一旦冰水下肚,体温会迅速降低,大脑误以为是体内热量散发出去,于是下达停止排热的命令,这时,原本正在排汗的毛孔便会排泄不畅、散热困难,对健康不利。此外,冰水、冷饮也容易刺激咽喉、肠胃,易引起喉痛、腹泻、腹痛、胃痉挛。至于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其糖分高,在口腔中被微生物分解产酸会腐蚀牙齿,碳酸本身也腐蚀牙齿,易引起龋齿,处于换牙阶段的孩子要慎喝;而且所含果糖会促使肠道坏菌滋生,易引起肠道发炎,打破肠内菌群的平衡。 

秘诀3: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

    秋季本来就燥热,若再多吃一些辛辣食物就会雪上加霜。若再长期坐着,运动不足,肠蠕动减慢,粪便下行迟缓或因习惯性便秘,从而压迫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痔静脉内压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就会导致痔疮发病率增高。不仅便秘找上你,连痤疮也接踵而至。

秘诀4:多吃蔬果促进肠道蠕动

  放屁是人体自然反应,但是很多人对此很憎恨。咀嚼时,吞入消化道的气体会从口腔或肛门跑出来,另外停留在大肠和直肠内的残渣、废物经细菌发酵时也会产生气体,尤其是吃了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肉类,屁中硫化氢等含有不愉快味道的物质含量升高,此时屁有明显的臭味。因此也可以判断出此人的饮食状况。

  若经常放臭屁,代表肉类吃太多,或是像番薯、马铃薯,很容易发酵产气的食物,会不停放屁,建议平时饮食多样均衡:多吃新鲜蔬果这类含有高纤维的食物,会刺激肠壁蠕动,能够促进粪便排泄,维持良好的消化系统。再当臭鼬宿便清干净

 

秘诀5:多吃一些富含低聚糖的食物

    低聚糖又称为益生元,益生元给益生菌提供“食物”,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促进有益细菌生长繁殖。多吃富含低聚糖的食物:薯类、豆类及其制品,所含的大豆低聚糖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在发酵时能够产生抑制外源致病毒和肠内固有腐败细菌的生长繁殖的一些抗生素;双歧杆菌可以杀死致癌物N-亚硝酸胺。双歧杆菌利用低聚果糖产生醋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可抑制氨、吲哚、氨类腐败物质的生成,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生活小提示】

1、荤素案板刀具要分开。

2、洗碗晾干存放。

3、化学试剂(洗涤灵、消毒液)与碗筷、工具分开。

4、抹布定期消毒,用开水烫或水煮。

5、冰箱存放加盖或保鲜膜。

6、冰箱上层放熟食,下层放生的!即分区域存放。

【预防腹泻小贴士】

1、饭前便后要洗手,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

2、不喝生水。

3、加工食物要生熟分开

4、吃剩的食物要及时储存到冰箱内,而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5、冷藏过的食品在食用前一定要热透

6、食用螺类、类、螃蟹等水海产品时,要煮熟热透。

    利用好这五招打造好肠道,腹泻便秘问题全没了。健康美丽每一天。静享这唯美的秋季。

 

新浪微博:@宋兵兵营养师

                                        QQ:1013339458

                                        TEL:15120064688

                               原创博文商业用途请与本人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