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上抄作业是可行的,关键在于你的取舍能力。
2015年,我在我的微信群上私底下说过一个观点,我认为雪球上某某人水平最高。
当下已经管理资金上100亿元了,2015年的时候,估计也就1个亿多点吧。
现在已经不是简单地抄作业了,有他自己的策略。我常常竭力推荐给我身边的老板买他的产品。最近5年多大致是8倍的净值。
我不太碰化工类股票,比如万华化学、浙江龙盛之类的。前期看雪球,有人推荐恒逸石化,细看,不错。
同时,在哪个时间点,我上海的大户朋友(混上海金融圈子,但自己一点也不懂个股估值分析的),也推荐了这个票,我明白,这样的抄作业是可行的。我的那位上海朋友最近10多年风生水起,做的很好,获利不少。
人脉也是金融圈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顶层金融圈的人脉,在A股是可以行得通的。国内非常多的优秀私募基金,来自公募基金,本质上也脱离不了人脉圈,这也是A股的特色,所谓公募和私募的抱团,只是通俗表达的一种方式。本质上是人脉圈。
我坚决回避这样的方式,我只能依赖我自己。这是我的定位。
我从来不买我当地的上市公司个股,也是基于这样的思维。
恒逸石化风险在哪里?一是短期石油价格并不容易预测,第二点,实际上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海外大量的投资,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你应该要懂的。
当然,控制资金和节奏,买入恒逸石化应该不是难事。
只是习惯了,简简单单的方式而已。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赚快钱,天下第一快,我认为是跌半买入法,有兴趣的,可以参考我以前写过的,很多篇有关跌半买入法的博文。
每天盯着电脑,我不喜欢,也不符合我的价值观。赚钱的意义在于获取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这11年,我很少盯着电脑看行情。
最近5年多,我几乎不接触买卖指令了,最近的的一次买入股票是2017年3月16日,花了整整一天时间,也是最近5年多唯一的一次。
那一天以后,我知道了,买入股票的同时,还要控制着买入的价格,并不容易。
最近一直待在杭州,一个人。故,文章多一些。
3月份,回家去了,文章会少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