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的合理估值水平最重要的基础,毫无疑问是ROE
,然后在ROE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增速做预估再按照合理的贴现率进行估值。
优秀公司的估值,除去稳定的ROE特征后,则取决于未来的增速以及增速的周期长短(进入低增长前),所谓:长长的坡和厚厚的雪。
我们以民生银行为例,最近几年ROE水平持续往下(实际上绝大多数银行都是如此),如果认定其未来的ROE水平稳定在8%(银行业平均ROE水平可维持10%左右。有人举例最近30年的日本,这种举例不太合理。90年代开始的日本的经济增速衰退,其核心原因是中国的崛起,日本的世界制造地位逐渐被中国替代,但本质上日本依然强大)。如果按照8%的贴现率估值,无论增速或高或低,其合理估值就是1PB。问题在于市场给与银行股的贴现率要求是10%(杠杆行业的贴现率大致高于市场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我的经验)而不是8%,这个时候,有可能会是非常要命的。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其长期增速维持4%,那么,意味着分红率50%,合理估值为0.666PB;如果增速为6%,那么,意味着分红率只有25%(当下几年大致吻合),其合理估值仅有0.5PB。
如果在ROE降低的过程中,出现低增长同时伴随着低分红率,这是最最要命的时候,市场直接给出增速和股息合计10%的贴现率,那么,市场认定你增速只有2%,股息率必须达到8%,对应25%的分红率,当下12%的ROE水平下,估值可以是0.375PB。幸好的是,民生银行去年分红0.37元达到了30%的分红率,估值有望在0.45PB水平得到强支撑。事实上,我这样的分析结论还是相对理性状态下得出的,如果市场进一步情绪化,会更加严重。甚至,直接给出10的贴现率,估值0.36PB(类似于当下的港股)。
长期而言,民生银行的估值合理位置取决于未来的ROE水平,这一点是不变的,前面说的0.5PB估值状态,不太符合常态。一家稳定在8%ROE水平的银行,很难长期保持6%的增速,大概率会处于相对的高分红状态。
所以,长期而言,民生银行的估值一直维持在0.5PB水平的可能性不大。
民生银行未来如果能够稳定在10%的ROE
(主要看留存利润的输出水平10%能不能实现),那么,当下的估值水平隐含的投资收益率会是惊人的。
市场短期情绪化,没有问题。因为市场向来就是如此。
某一种意义讲,我这样的投资风格似乎就是博弈。
所以,配置中国平安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可以降低单一持仓银行股的短期风险。
事实上,无论是长期预判,还是短期面临公司增速的不确定和分红的不匹配(严格讲是留存利润的ROE输出水平变化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兴业银行受到打击后的留存利润ROE输出的底线是8-10%附近。这几年没有低于8%,低于8%是极其危险的信号),投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重复强调一点,如果你的愿望贴现率是8%,那么,当下的民生银行是合适的。
我没有持仓民生银行。上文仅用作估值逻辑的说明需要。
事实上,我最近几年没有推荐投资者去持有银行股。
持有基本面不佳的银行股,不是一般投资者能够忍受的。
我们干的是苦逼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