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是从2012年初开始使用杠杆,不仅表现为大比率使用,而且几乎是长期满融为特征。
中间虽有过一次去杠杆,但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兑现第一次获利500万元,需要内心庆祝一下而为之。
2013年初民生银行大涨没有去杠杆、2015年牛市持仓浦发银行依然没有去杠杆、2018年初持仓兴业银行和中国平安依然没有去杠杆,2019年全年同样的没有去杠杆。
2020年,弄清楚了去杠杆的必要性,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分步去杠杆,这是一个转折。
2020这一年,除了估值体系的思考外,更多的时间研究如何去杠杆。除了上述我自己的经历外,还有一个
原因在于,近几年A股呈现结构性行情以后,市场资金偏好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绝大部分行业和个股被市场所抛弃,表现为估值长期低迷,或者说即使短期估值反弹但不久再次下沉。
所以,杠杆的使用相比前几年,尤其是2016年之前是大有不同的。
自然地,去杠杆变得必要。
前面博文提到过,分步加杠杆和分步去杠杆,但在具体策略上需要结合个股特征量身定做。
最劣质的杠杆,从底部反弹25%是必须的,原因在于加杠杆的位置相比常态下本金愿意买入的位置至少需要下沉20%,那么,往上就是25%。那些高波动的个股,如果需要使用两次加杠杆,那么最后一步加杠杆的反弹高度至少会达到50%。
以仅需要加一步杠杆的个股为例,比如本金愿意在10元买入,最低价在8元附近加杠杆。去杠杆可采取5步法、分别在9.4元、9.7元、10元、10.5元、11-12元之间卖出25%、25%、30%、5%、5%。
当然,以上只是举例说明,并非真的一定要如此设计,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具体设定第一步卖出位置以及各步之间的档差。
事实上,最后一步并不真实,因为当你卖出前面三步以后,你使用的融资差不多已经还清了。
去杠杆的目的不是去筹码,而是去融资。
当你还清融资以后,多余的筹码就是你的战利品,本来就是你喜欢的标的,故,没有必要留现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