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讲的安全边际是一个泛概念。
它主要指的是股价低于内在价值。
但股市中,股价是明码标价的,价值是隐蔽的,内在价值是从不标注数字的。
最常用PB,上升一点,用PE。再高级点,重置成本,市销率、PEG等,五花八门。
个人认为,安全边际主要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账面上的低估。投资者判断的惯用手段是低PB、低PE。这个容易理解。
主要讲第二层:
第二层:未来现金流模型做基础来评估。
客观的讲,第二层方式做判断的难度很大。
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它的应用效果,近乎是“零效果”。
操作性和实用性非常差,以至于市场上没有人敢说自己算得清。
所以说,第二层的含义,是一个永远难以解决的谜题,难度不亚于1+1=2。
我的猜想,巴菲特通过另外一条途径,替代了这个模型。简单实用。疗效好不好,谁用谁知道。
这就是巴菲特常说的商业洞察力。
商业洞察力,要求投资者对一家公司做直面的评估,可惜的是,每个人的眼力各不相同。
见智见仁,又是一个难题。
不必担心,幸好又有一个好办法,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
既然人家说了,内在价值的评估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这难以解决的一半,就用时间来解决。但时间还有个应用问题,和谁共处一室?
和优秀共处一室。唯有优秀才是最长久的安全边际。
讲到这里,我对于安全边际的两层含义描述,似乎又变成了新的说法:
第一层:短期的安全边际;第二层:长久的安全边际。
O(∩_∩)O哈哈~。
又可以回到了巴菲特说的一句经典:时间是好生意的朋友,却是坏生意的敌人。
对投资的思考,类似于数学思考。对的东西,其逻辑一定是可以闭环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