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谨防对长期持股的误解

(2017-06-30 16:32:28)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杂谈

    长期持有优秀的个股,非常适合普通投资者。
    华尔街大师不仅这样做,也同时告诫投资者应该这样做。

    回到A股市场,确实产生了一些长期持股的投资者获得了远远高于普通大众的收益率。
    从投资的本质看,一是要提高购买力,二是要超过指数。
    但是,大众想要做到第二点,就难了。因为这是悖论。

    长期持股的逻辑是:优秀本身,是符合投资的第一要点:定性在先。
    而把时间老长,可以弥补定量的不足(买入价格适度的高了一点)。
    定性的基础上,用时间弥补适度的定量差异,最终超越大众。
    但是,长期永远只是本份的收益,永远没有超额收益。
    如果不幸,遇上2007年的中国石油,长期持有,你就完蛋了。
    
    A股有A股的特征,不完全等同于华尔街,这个不同不做展开。投资者自己思考。
    这就决定了长期持股的部分局限性(A股上市公司骗子公司多也是一个主因)。
    想要获得超额收益的投资者,还是应该对长期持股的利弊进行深刻的思考。
    长期持有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公司本身,但谁才是未来伟大的,这个很难确定。
    这个难以确定包括你投入的仓位。因为仓位决定了绝对收益的高度。

    而通过理性的交易手段,长期而言与运气关系其实不大,无数个不确定的市场起伏,最终为理性投资者带来的高收益,绝对不是运气的成分,而是真正的水平。所以,交易者的最终水平取决于综合的投资逻辑以及科学的交易策略。
    无论是谁,通过上百次的大交易(相当于巴菲特说的打空),整体获得高的复合收益,绝不是运气,而是能力。

    所以,我想说的是,对长期持股这一论断,真正聪明的投资者,没有必要过于机械。
    关于这一点,我喜欢董宝珍先生的观点。

    投资者终极目标是达到一种顺手的境界。
    这样的聪明,是真聪明。当然,更多的还是需要经验,所谓真高手。
    毕竟,通过交易,超越长期持股的,还是凤毛麟角。
    事实上,真正做到长期持股且始终满仓(我指的是压上全部的家产)的也是极少数。
    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投资者才能够做到。

    我理解的标准,按照我过去的投资的7年半作为时间周期测算,5倍到10倍收益的,那是门槛线。如果能够做到20倍到30倍收益,才属于老手。
    当然20倍、,30倍不是7年半应该做到的标准,而是过去7年市场确确实实给出了这样的确定性的机会。当市场没有机会的时候,哪怕7年半亏损10%也是高手。

    结论:长期持股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超越市场。具体超越多少数值短期取决于市场机会长期取决于能力。但,绝不是冒风险前提下的机会,而是控制风险基础上的市场机会。

    写的有点乱,时间关系,未做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