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是制度设计的产物。
一是利益;
二是央行对资本充足率的机械设计(按照目前的银行业业绩增速与资产端的规模增速倒挂,即便一毛不拔,也很难不做定增);
三是股票定增机制有漏洞可钻。
事实上,相对于很多上市公司更加无耻的套路,银行股的定增套路还算是好一些了。
这个市场很少有贵州茅台这样的上市公司了,上市以来没有在进行过股权稀释。
我拥有过浦发银行,也持有兴业银行。虽然难以接受它们的定增,但也无可奈何。
小屁股哪里有话语权?终究是因为极度的低估才死心塌地的跟着一起往前走。
贵州茅台这样的公司虽好,不需要股权稀释,但是,也会有担忧。
担忧贵州茅台学马云。
顾客第一,职工第二,股东第三。
表面上,这句话也没有什么错,但是真的如此,结果可能会是贵州茅台酒的出厂价提价过于缓慢、职工福利过度,导致业绩增速不达预期或事实上的趋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