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投资七年之痒

(2017-01-11 21:53:44)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杂谈

    外出喝茶,才刚回家,忽然记起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的投资满七周年。
    2010年1月11日,我的第一笔买入:金地集团,股价13元附近(除权后7.2元)。
    先是做好了三步建仓的预案:下跌20%5.75元附近加仓,再跌至4.5元附近加仓。
    英雄赴战场式的入市。

    现在想想,所谓大三步建仓还是步子(准备滑入深渊)过大了一点了,不应该。
    合理的做法是,对预估下跌幅度可以超过20%多的个股,尽量要小心,不宜过早、过多的买入。
    结果是到了2011年10月,金地集团最低股价真的见到了4.3元。
    最终的结局是持有金地集团的两年多时间,大致亏损100万元(含利息),把我的本金全部亏完。

    但是,我第一次持有股票的更高目标不是赚钱,而是锻炼耐心。
    耐心练成了。啥也不缺。
    整整两年多,我没有(包括任何高抛低吸)的卖出,只有持续买入。
    我知道,如果通过分段卖出、买入,只需用部分仓位的进出,持有两年多的金地集团上可以获得翻倍的收益。

    当然,亏损的金地集团,最终依赖换股民生银行等还是把赚回来了,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卖出金地集团是有原因的,先前的博文有过描述,不再说明。
    坚信一点: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华尔街的说法就是股价长期是称重器。
    对于这一点,对我们这样的年纪入市的投资者应该不难理解,甚至不需要任何的顾虑。五分钟的事情。

    这七年,我算过的,大致做对了5、6笔买卖。而做错的买卖至少15、16笔,做错的远比作对的多。
    结论是重要的头寸绝对不难含糊。小错误也尽量避免,尤其是明显的不确定。
    投资说到底就是买和卖。
    无他。

    学习思考不可少,投资能力是必要条件。
    但是,能力在投资生涯中占的比重,我觉得不是很大的。
    最后明白,不能梦想仅仅通过自己的能力在股市上去获取收益。
    真正帮你赚钱的是公司自身。

    对于杠杆的应用,2016年有了更多的思考,自我感觉进步不小。
    我花在思考如何做好杠杆交易的时间,应该超过了99.99%的投资者。
    真的算是用心了。有没有效果只能通过将来的实盘验证。
    这里只能简单的介绍两点:
    一、本金长线为主;杠杆操作需要结合股价优势的程度以及对指数的综合判断而定,可长可短。
    二、杠杆交易的买入,稳妥的做法是先要理性的卖出计划,而不能是漫无目标。

    收线,不讲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