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两本那一水的鱼写的书,第一本是,《投资第一课》;第二本是《读懂银行股》。
我佩服这样的认真和执着,能够短时间里写出两本书。
近几年,雪球大咖写过很多书,我也买过很多此类的书。
原因在于,我想,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类书籍总量还是不多,还是值得看看。
尤其是,可以明白这些大咖是怎么想的,怎么投资的,也便于对照我自己。
但是,我依然明白,真正的能够称得上属于现代的投资经典,早已经被华尔街和欧洲(尤其是英国)说完了。中国人自己出产的很少。这其中有历史原因的,因为欧盟的股市诞生得早,且没有断层。
但是,买卖之道是相通的。如果非要分个先后,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道德经》这一书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投资经典之道。
中国(类包含投资)传统文化很多,不只是道德经一书。
西方人说的庞氏骗局,按中国人说法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从时间上看,中国文化早多了。
也如段永平所言,他没有看过什么巴菲特。是的,这很好理解。就如我自己投资体系的建立,也不是先看巴菲特然后模仿巴菲特。
之所以还要学习他人之长,原因在于可能可以减少错误。
前几年看过一本北京投资者写的书,我在看序言部分就可以揣摩作者的数学基础实在是差(具体不细说),当然,并不影响书的整体质量,还是值得一看。
中午读了《读懂银行股》的第四章到第六章,还是觉得有些话要说。目的在于提醒读者需要带着疑问看书。
P45页最后的备注3,关于“货币乘数”的概念,作者举例大致的计算公式货币乘数最大值=1除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思路没有错,但最终结果显然是错误的,我毛估估应该还要减去1。读到这里的时候,熟悉数学的读者,马上会联想到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为100%,那么乘数就是0,而不是作者列出的公式等于1。
P85页关于优先股的其中的一个假设贡献,作者举例推断:如果银行股ROE为15%,那么优先股股息为6%的前提下,优先股贡献了9%给普通股股东。低级的数学错误,我不展开,因为在很早的博文中我曾经写到过这一话题。
P90、91页写的关于通胀对银行股利好与否的讨论。作者的举例,忽视了货币和财富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个话题很多经济学者也常常犯错。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言论,说M2增长12%,你的财富没有增长12%,表明你的财富缩水了。我们要清楚,货币是货币,财富是财富。比如中国M2大致为150万亿元,而真正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财富可能是1000万亿元(当然,我查不到准确的数据,也难以有这样的实际数据)。
作者还举例了四种情形,通胀对银行业的利好与否的影响。我个人认为举例不妥,也没有说中要害。
事实上,通胀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般意义的温和适度通胀对银行业应该是利好,道理很简单,贷款的人账面财富升值了,对银行业的违约风险减少了,这才应该是最大的利好。
但是必须补充说明,这本《读懂银行股》还是相当不错的,感谢作者的辛勤付出。
相对于投资价值而言,投资类书籍的价格都是便宜的。
个人认为任俊杰写的书对巴菲特一类的投资精髓的总结和表达,是目前国内投资界当中是最高最深刻的,远在刘建位之上。任俊杰写的很多东内容,都是经过自己的深度思考和概括总结的,绝不是一般的搬运工角色。当然,这两位的书都值得一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