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经验法估值

(2014-10-07 19:53:00)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杂谈

 

    我不太喜欢拿“估值”两个字和“股价”混为一谈。在我看来,估值的真正含义就是内在价值。

    当然,市场流行把“估值”两字替代了股价计算,实际上,估值和股价不是一回事情。很多时候,估值和股价差距十万八千里。

    A股中,有很多个股的股价(所谓很多投资者口中谈的估值)远远超过了内在价值的,拿超过内在价值的股价说成估值,显得非理性。

    甚至,很多个股的股价长期超过内在价值。即便是08年的熊市状态下,也是有如此的情形。

    这也算是A股的一大特征。但是,特征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投资者要格外小心。

    我暂且拿估值看成股价吧,随大流。

  

    估值有很多种方式,这里不再一一展开。

    经验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但是在局部趋势和大盘特定点位下,经验估值还是有参考意义。也可以为将来再一次出现全面低估的情况下,做些类似的参考和重复操作。那个时候,我想真正可以显身手了。

    当然,我说的经验估值法,前提是在股价本身极其便宜的情况下才有操作性。经验估值的目的是为了不浪费子弹,买入更多的筹码。

 

    跌半(涨幅的一半)是我常用到的一种经验估值(或者说是预测股价)法。很多投资者反对预测,我不这样看。

    在合理(可以试探性买入的股价)位置,再根据经验估值法,细细观察等待目标价位的下方,等待股价进一步下挫,并非是坏事情。尤其是在实施加仓和融资情况下,更应该做到适当的保守。若没有合理的预测,你很难进行科学理性的加仓。

    所以,我的预测更多的是为加仓服务。不跌不加仓;跌且跌至预测位置,再加仓。仅此而已。

 

    在这个意义上讲,经验值很重要。在瞄准的个股已经非常便宜的基础上,至于能够再便宜多少,需要结合经验综合评价。

    任何估值体系难以用一种方式做到完美,但也并非是估值体系越多越好。若是把错误的估值体系参与在一起,可能反而会有问题出来。 

    如果是多个理性有效的估值体系达到相对完美的一致,那就是一种较优的综合估值体系。

 

    我先拿贵州茅台举例。

    很多时候,我会忽略一些时间过去已经很久的除权,除非是大比率的除权、复权。

    股民喜欢着眼于眼前股价涨跌,绝大多数投资者忽略历史复权,且我也不喜欢拿历史复权说事。但我会关注近期的复权。历史复权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除非是泡沫股。

    前几天,我刚刚说过,股民不太关心估值,喜欢拿股价说事情。我同样会利用这样的特征去研究经验值。

    这也是我利用市场的特色和手段。比如说兴业银行本身就值20元,但是我清楚市场先生会出现“醉”态,所以,我没有必要不问股价马上买入,我会适当的等待。

 

    常看我博文的股友知道,我常把175元说成是贵州茅台的中轴位置,超过这个股价,短期套利空间就少,低于这个股价套利空间机会就多。

    175元的贵州茅台就是我的经验值。

    因为在过去的较长时间段,175元位置常常是可进可退,175位置,很难长期套死你。事实上,贵州茅台当然估值也可以有175元。但175元,更多的是我的经验值。

    好,让我们回顾2008年贵州茅台的低点84元。如果承认175位置是中轴线,那么,266元恰好是175元作为中间位置去对应低点84元的对称位置(266+84=350,350的一半就是175元)。回过头看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拿175元位置去预测贵州茅台的可能性高点?

    当然,预测股价高点是需要配合个股基本面变化和市场热情度变化。反过来,等市场都不看好贵州茅台的时候,我们则要反过来去思考贵州茅台的低点。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贵州茅台今年的低点产生点位预测,一是参考2010年低点126元上下。而一旦股价从266元的高点回复到175元中轴线的时候,由于市场一直看空贵州茅台,我的假设是还能够跌至一半位置,即很有可能会跌至175和84元之间的中间位置,就是84到175的中点。就是129.5元上下。这和10年低点接近,两种经验方法基本一致重合,一旦真的到了这个价位,喜欢贵州茅台的投资者应该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实际买入还需要结合盘面看。

 

    经验预测不是让你判断高点去追高,而是预防投资者珍惜相对的市场低点。不花冤枉钱。大不了,不到目标位不买而已。不买,不会产生损失,而追高,则可能会翻船。

    所以,这样的经验预测是理性的,是可以提供买卖安全策略的。

 

    我再拿浦发银行举例。

    浦发去年高点是12.4元,而低点是7.18元,则可知浦发股价中位数是9.79元,即9.8元上下。这就是我去年高点卖出后在9.83元再重新买入的时机把握。当然,我是留有融资资金的做后盾的,把融资资金做加仓,预防下一个低点的出现。有人会问,你为什么不等到最低点全仓买入?我不是神仙,我是按照分步买入策略,实施买卖的投资者。

    我在今年1月19日写过关于判断浦发银行下一个低点的博文,就是按照市盈率和市净率两个最基本的估值法则,参考去年出现的低点做出类似估值的预测。实际上,我对浦发银行的股价预测还有其他多个辅助的估值方法。其中一个就是经验判断。

    比如,9.8元和7.18元的中间位置就是8.49元。所以,我做出了在8.5元这个明确的股价位置,我会全仓融资买入浦发银行的决策,就是按照这个经验值结合采用市盈率、市净率估值的前提下,发现几种估值方式大致出现了股价的吻合下,才综合做出的结论。

    浦发银行的实际低点是8.39元,我明白我不可能加仓在最低点。但我清楚,我的最低加仓位置不会与实际低点差距很远。

 

    经验值只能做辅助作用,且只能在低估区间发挥写作用,不是让你玩高空作业的。

    我写本文只是举例说明而已,很多经验估值是在对个股熟悉的基础上、经过其他科学指标估值大致吻合的情况下,才可以做辅助用。本末不能倒置。如果股价一直高高在上的个股,这种类似跌半的方法就不能轻易使用,尤其是不能大仓位买入。

   

    再说一个近期我对浪潮信息这个股预测运用经验估值法,至于为什么要去思考这样我不喜欢的个股,主要是我朋友重仓了这个个股。我说过浪潮信息的第一个需要引起投资者关注的相对高点位是39.5元。

    按照我的经验法估算,前期低点是22.58元位置,一半热点大市值个股的上涨幅度是50%到100%之间,我采用了折中的数值,就是上涨75%做为第一个高点,也就是39.5元附近。事实上,我们把浪潮信息K先复权后发现,2013年浪潮信息上涨后调整的低点是2013年11月11日,股价19.76元,按照这个低点翻倍也是39.5元左右。

    两种经验估值方法非常吻合。

    如果,市场情绪继续高涨,那么我们可以再看浪潮信息的高第个高点,就是22.58元的翻倍位置就是45元左右。

 

    各位在估算自己手上个股的时候,要结合不同的个股情形。大盘点位也非常重要,但经验不是死的,也是随机应变的。 

 

    再比如,我说说一直关注的新海股份,因为只有1.5亿的流通盘,这一波,如果继续操作,那么推高到30亿元的市值也很正常。

    今年4月份,新海股份从13元多调整至跌破10元的时候,我是建议喜欢投机的股友买入新海股份的。

    理由很简单的,第一,10元以下,刚好是跌至一半(涨幅的一半)位置。当然这不是主因。主因是第二点,市场认可新海股份的涨的趋势。

    又比如,我9月份开始推荐激进的投资者买入巨轮股份。这是趋势的经验。但我自己不做趋势。

    经验估值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以上只是我非常个性化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各位股友可以凭借自己的估值习惯去思考经验估值法。

 

    有人会说我为什么这样不负责任,责怪我让朋友买入我自己不喜欢的个股。

    其实不是我不负责任,因为很多朋友的风格和我不同。有人喜欢博弈而已。且都是不怕亏钱喜欢追高的主。

    事实上,我的很多朋友今年在浪潮信息上赚足了钱。

 

    A股市场常常不讲究估值,经验估值也是非常实用的方式。

    我再说一遍新海股份。我一直坚持对新海股份的估值,若在港股,是很难超过4港元。

    我曾经对新海股份的董事长也是这么说的。  但在目前离谱的A股市场,新海股份6元的股价是可以认定为的股价低点极限位置。因为市值只有了9亿元。事实上,我10年入市以来,新海股份的点低点就是5.86元。 

     实际上,回到话题的最前面,我依然坚持,估值是一回事,股价又是另一回事,A股就是这么不可理喻的市场。

    不可理喻的市场也恰恰是理性投资者的福音。利用市场非理性。

 

    我内心当然是希望A股市场将来还是这么的非理性下去。

    但我知道会不可能。我也不能奢望常常遇上银行股将来还能够回到目前这样的便宜估值,所以我要趁早做准备及时下手。

    这也算是我买入银行股的理由之一吧。

 

    有人希望我谈持有银行股的理由1、2、3等等。我想,我说得再多也是白搭的,因为目前的市场不相信银行股。

    认为我没有理由可谈的,才是真正的傻了。我持有银行股,我会不去思考银行股的那些不利因素?

    我想的、思考的远远比别人更多,看到了比别人更多的对银行业不利的因素。

    可是我抓住一个点就够了,那就是非一般的便宜。如果再要加上一点,那就是银行业是不死鸟。

    银行业,不会有那么多市场所谓的那么多坏事情。最后是什么屁事都不会冲击银行业造成重伤的。更不可能死亡的。

    我想,最近1、2年银行会应该会有些麻烦的事情,因为企业坏账。但在预计最坏的结局应该能够在2016年前明朗了。不管发生多大的事情,都不会阻止中国上市股份制银行往前发展的步伐。

 

    我知道,我永远敌不过市场的。但是我相信,市场终究会和我站在一个队伍,市场一定会改变对银行股的看法。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市场永远是对的,只是我在等待市场转变看法的那一天、市场会认为银行股做值得买入的那一天,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