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创卫绝不可能取得成功
(2016-09-04 08:03:04)
标签:
杂谈创卫沙坪坝 |
沙坪坝创卫绝不可能成功,这是必然。即使成功了,也是如一些到了社会却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博士生,有博士之名,无博士之实。在生活中,极小的时候就开始从别人嘴里听到“话不能说得太满”。是的,有些事,有些话不能太满,但也有些话要是不说满,就等于没有说,或者不如不说。看看法律中所说的,它不会说什么应该可以判什么刑,根据犯罪情况,该判什么刑就一定是什么刑。
创卫不能成功有三座大山,最大,也是最主要的一座是“民众素质太低”,为次的是政府的作为,还有老旧小区太多的客观原因。
清洁工不管人数再多,清扫再勤都没有用,因为随手丢烟头、丢其他垃圾、吐痰的一波接一波,前面扫,后面丢,好比做事不釜底抽薪,治标不治本,但这个“本”确实太难治,不可能别人丢了点垃圾就直接拉去拘留吧。乱丢垃圾,乱吐乱画,倘若到街上稍留意,绝不少见。可要说一些小区,那就更严重了。创卫,清洁卫生不是关键,关键在人,可人难创。假如群众素质高,观念好,哪儿用得着花太多精力,可以直接申请审核就行了。
可群众的素质和意识提高岂是一朝一夕,两年三年就能做到的事情。
政府的作为重要,但在创卫问题上,相比于群众素质,责任要次一些。
地方政府出台一些“规范或规定”之类的公文形成不了约束力,或许还需要国家出台一些“办法”,甚至是法律才行。惩处当然不是目的,更有效的提高意识才是目的。对于这些小问题,劣根性比较深的问题,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出台一些措施肯定是难的。但“难”不是问题,因为打工还难,读书还难,早上上班起不了床也难。
政府做了很多事,有目共睹,最显著的是乱涂乱贴和一些地面卫生,但离“创卫”的标准还差太远。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民市场、餐馆卫生,几乎没有太明显的改观。当然,这跟居民的意识有关,但不全是。我们知道,违建也在创卫范围内。然后对于“违建”,除了完全抹不开脸的违建,几乎没有怎么处理。比如房顶的违建。说数量太多,情况太严重,这属于自己扇自己的耳光。违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早的时候在干嘛?是睁只眼闭只眼,还是眼见为不见?事事要防范于未然,扼杀于初始。纵然是每个月甚至两三个月花两三天的时间去小区巡查一下也绝不至于如今如此的严重和难处理的地步,而且巡查也不需要正式工去,临时工去就行了。然而平时根本没有做,说白了是懈怠,说准确些是溺职。别说知道违建不处理,即使是居民举报也不处理,这我有充足的例子。
违建是会影响房子主体的结构,严重的会导致房屋倾斜,甚至垮塌。违建的房子里要私搭电线吧,要私接天然气吧,等等。也就是安全得不到保障,或者会出现的安全问题可能很大。而且一旦出了火灾,往下面逃,没问题,往上面逃,根本完全挡住了去路,没法逃。有了较大事故就会有相关责任人被双规,蹲笆篱子。奇怪吗?不奇怪。惊讶吗?不惊讶。好比一个老是喝醉酒后开车的人,有一天出车祸,受伤了,甚至死了。惊讶吗?不惊讶,因为这是我们能预测甚至会肯定的事情。所以我们知道,新闻里,要是出现了一些较大的事故,十有八九都有责任人的责任。
还有一个创卫不能成功的次要因素是:沙坪坝是老区,老旧小区占大多数。看着旧,所以一般也会看着脏。就是这个“老”字,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不一一列举,只说一点。比如拿一个新区跟一个老区做比较。前提是:老区和新区的清洁程度百分之百一样。这时候我们看哪个干净?一定是新区干净。好比一个男孩跟一个女孩一样高,但要是分开了站,会感觉那女孩比男孩要高很多。就如数学里的几何错觉。
很多时候一件事情,说“运动”的时候很好,“运动”完了就又恢复了原貌。沙坪坝的创卫是“运动”的时候不见得很好,“运动”完后,更不可能好。因为群众的意识在那里,而短时间内,创卫容易,创人不可能。即使是最终创卫成功,也不过如开文所说,文凭跟能力有一定关系,但不等于能力。真正的成功,不是停留在纸张上的,而是停留在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