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人物写生教学问题

(2014-03-27 22:46:49)
分类: 儿童美术教育研究

我们的美术教师非常可爱。执着地研究儿童的人物写生教学,当我上一博文发出后,这位老师又传来几幅图,希望我指导如何进行线描教学。

研究背景: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的学习内容里,教材里一般课题有我的同学、我最亲近的人、画老师”等。但是,有一个问退,究竟如何教学呢?

http://s14/mw690/003m01Usgy6HDYeYuIJ0d&690

http://s3/mw690/003m01Usgy6HDYfLUzga2&690

http://s8/mw690/003m01Usgy6HDYgi9WD87&690

http://s12/mw690/003m01Usgy6HDYgOL1N5b&690

http://s2/mw690/003m01Usgy6HDYhfqTf21&690

http://s15/mw690/003m01Usgy6HDYhBZVk7e&690

论点一:

儿童人物写生表现的认识水平

当儿童的绘画活动进入到写生课题练习的阶段,无论是孩子面对静物还是人物,其知觉的感受与表现的反应过程都存在着两种心理因素。即所谓的孩子是在“画看到的”,还是“画知道的”。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我的观点为:孩子既画自己看到的,同时也在画自己知道的。怎么样解释这一问题呢?

其一,当孩子在接收到教师所传达的学习信息,面对同学进行写生,或者是安排家庭作业进行写生,其最终的认知接受与表达过程都存在着“看(观察)”与“知道(记忆)”两个方面的心理知觉。孩子对于自己已经知道的“人”(同学、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他们在接收写生学习的指令时,其认知水平是随着其情感上的兴趣而发展的。这就是说,美术教师在引导儿童进行这一主题的学习活动时,教学是能够调动孩子此刻的学习兴趣,活动的情境是否能够让孩子心灵上受到激荡,产生自己想表达的一种欲望。这是孩子表现水平发展的基础。

其二,眼睛(视知觉)的注意和对物体的识别。眼睛注意的功能,就在于把认知的过程对准外部的刺激,迅速收集有关的信息,为自己下一步的行为命令作出加工、处理。但是,眼睛的注意过程,有一个选择性过滤的瞬间,在这个瞬间,知觉对眼睛接收的物体形态、色彩、光等信息,要进行感觉登记,也就是感觉信息的贮存。例如,孩子所看到的“人”,仅从美术的要素上看,有基本形态的刺激,有颜色的刺激,这些刺激被贮存在自己神经系统的某个通道的感觉记忆中。在孩子的表现兴趣被激发起来的基础上,也就是视知觉反应,在与其记忆通道里的过去图式进行匹配过程中,他自己的大脑思维指令其绘画表现。

其三,在儿童面对人物进行写生时,这样的教学主题最大的认知心理与表现难度实际上并不在于美术学科要素“形态”的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其主题本身对孩子的心理感受刺激。他此刻会想,“老师要我去画爸爸?”“老师要我去画同学?”这些被画的“对象”是影响其表现的重要刺激因素,因为,孩子心理感觉到要去表现这些对象,对于自己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在这个主题的教学里,教师对于儿童表现心理的调节应该始终贯穿在相当一个阶段的学习活动里。这是由于儿童阶段其视觉分化在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其对物象的视觉辨别、认识、知觉水平还都在一种发展中,教师要通过自己有效教学调整儿童的学习心理,使其能够快乐地接受并连续性地认可这一主题的学习。

 论点二:

面对新学生教学时采用的方式与情境

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对儿童进行人物写生主题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情境是这样的:

“师:孩子们:在我们中国的古代,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齐国的国王问一个画家:“什么东西最不好画呢?”画家回答说:“像狗、马这种日常所见的动物是最难画的!”齐王非常疑惑地问:“那你说说看,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画家又回答:“像狗、马这些动物,是每个人都见过且非常熟悉的,要画得活灵活现,是难乎其难的。画得稍有不像,就能指摘出来,所以最难画。至于妖魔鬼怪,根本不存在,谁也没有见过,可以随心所欲去画,所以最容易画。”

故事见《韩非子》

画鬼易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
客曰:犬、马最难。
齐王曰:孰易者?
客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
《韩非子》战国,公元前二五四年前后

“师: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想请同学们来画画我。

学生:啊??!!

师:大家不要惊奇,你们是不是感觉为难了?

学生:是!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了韩非子说的那个故事,我就希望孩子们今天在画老师的时候要变化一下自己心里面的想法,这就是说,今天老师要求你们在画老师时候,就把我当过妖魔鬼怪,或者是你就把老师画成妖魔鬼怪,这是没有关系的,只要大家注意在这张画纸上画得大一些、充满画纸,就是一张好画。”

 

分析:

如果要让45岁的孩子将真实之物包括人物,要画得传神是甚为不易的事情,即便是8、9岁的小学生也并非是容易的事情。但是,要让他们去画出从来也没有见到过的鬼,孩子们的心态马上就能够放松,而且也会在逐渐的表现过程里建立他们的自信,因为,谁敢说我画得不像啊,反正鬼又没个人样。而且我们老师作业的要求就是把他画成“鬼怪”嘛!

画鬼容易,这一教学情境就似乎是对梦境的解释。容易的路往往更加醒目,醒目的路往往很多人都去走。儿童们画人物写生的过程,就如同是在走对梦境的解释这样一条路。孩子们从梦境中了解自我,发现了、培育了自信,这个好的方法是弗洛伊德先生提出来的。

梦是深入人的潜意识的一种快捷方式,这种认识早已深入人心。而且梦的确是有来由的,对梦境的解释似乎就是对自我心境的一种描画。孩子们的这每一笔看上去都在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在画鬼,可实际上,那大多还是在画人物。
  儿童画人物写生的问题,是由如何去画?怎么样表现?应该如何引导等困境而提出来的,所以,大家也要明白,答案也同时蕴藏在困境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题步骤,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去表现人物的方式,但这步骤、这方式一定要比对梦境的解释更为接近真相。当一个儿童能够描画出“人”的时候,他自然就会发现对梦境解释的浅显,这画人物写生的“梦”对于成长中的45岁——78岁孩子来说,要么是推动其美术表现能力前行的,要么是固守水平现状的,达到前者的目标,其情感是丰富而有力的,而保持后者的认识水平,孩子则会情绪紊乱。

非常有趣的是,当这个课题连续在孩子们中实施的时候,老师能够发现,如果某个孩子喜欢用生花妙笔将“人”这个梦境细细描画的时候,那往往会大量衍生出第三类梦,这梦(作品)的图像式样会让你搞不明白,实在摸不准孩子为什么这样去画,但这又是让你兴奋不已的画卷。

所以说,梦,是可以人造的。儿童自由地表现人物,对人物知觉的写生,就是孩子自己在造梦,是一种自信与畅快的梦想成真。每个孩子的性灵与知觉的神秘体验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是从无意识领域自然绽放的花朵。

 上述论点,希望对美术教师有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