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障房:小即是美

(2014-07-08 15:15:11)
标签:

房产

财经

保障房

社会组织

公共服务

分类: 保障房

 保障房问题虽小,却是社会良治的试金石。美国经历了从公共住房,到私人建房,再到社会住房的嬗变。穷人住房问题,最后还是要靠社会自己起来解决。 

美国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房)调研(二)

保障房:小即是美 

中国经济时报  2014年05月19


  在旧金山湾区调研非营利保障房,常常想到一句话:“小即是美”。小是指份额少。美,不在技术,而在合适的制度。

  非营利保障房,甚至整个保障房,在美国住房体系中只占很小部分。2011年,美国自有房率65%,其余35%家庭(约4000万户)租房。后者中,联邦提供住房保障有约500万户家庭,另外为200户家庭提供租房券(供市场租房),两项占175%(或美国家庭总数的6%),份额实在很小。

  但是小,有时候更重要。成熟市场经济如美国,能让多数人住上别墅,却未必能让穷人都租得起房,尤其剩余福利制度之下。

  1930年的美国,资本暴利与居住需求冲突,经济危机之下,妥协为剩余福利制度下的二元住房供应体制。自由市场经济、银行与地产商联盟联手,将拥有一个美丽的“家”(郊区独栋别墅为典型),构筑为“美国梦”的一部分。政府为市场之剩余者提供租赁性保障房,作为社会安全阀的一部分。

  从此,虽然资本暴利追逐下房地产泡沫仍会周期性发生,但是住房价格收入占比基本均衡在3%左右,美国人的住房梦得以实现,背后大量政府补贴不可或缺。已故伯克利知名教授约翰·奎格利 (JohnMQuigley)指出,2005年,美国支持买房自住的税收支出(包括按揭利息扣除、资本利得税减免和房产税减免)1470亿美元,且过半收益进入15%最富的人的腰包。支持穷人住房的税收支出仅48亿美元,直接财政支出410亿美元,分别为前者的32%和28%——但却承受了所有的攻击。

  另一方面,华府智库预算和政策中心(CBPP)的一份研究显示,2011年,美国租金占收入一半以上、且享受不到任何补贴的家庭达700户家庭,相当于联邦80年时间内积累出的资助家庭数。一个更严重的数据 (来自HUD即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提交国会的一份报告)是:2005年,美国住房设施不足、或租金超过收入30%、或无家可归的家庭高达4200万户,约占全国人口的35%,比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数还多一倍。

  公共住房曾被当作矫正自由市场痼疾、解决穷人住房问题的良方,最后却是社会改良者(及很多社会学家)残酷的幻灭,知名伯克利教授克劳德·费彻(ClaudeFischer)如是指出。公共住房项目始于新政时期,战后加速,1970年代被广泛认为惨败(尤其在1972年广为报道的圣路易斯市大型项目PruittIgoe的炸毁中被盖棺定论)后基本停止,近一、二十年实际数量下降。

  从此,联邦对保障房的支持逐渐吝啬,并更多寄希望于市场,鼓励穷人租房券(Section8)市场租房,补贴私人而不再是住房管理局建房。

  但是随后见证的那场全国性的保护危机——政府补贴私人建造保障房,结果20年提前清偿期一到,房东们迫不及待终止合同,几十万套保障房转入市场套利,平均房租上涨了57%——使人们终于认清:商人的短期利益最大化,与保障房的长期可承担性之间终不可调和。哪怕给企业再多补贴,有些问题不是市场(哪怕是功能良好的市场)能解决的。

  于是社会起来,自己解决:通过非营利住房公司为穷人建房(主导形式),组建有限权益住房合作社,成立互助住房协会及土地信托。其共同点是:非营利。社会产权(不归政府也不归私人老板所有)。按需分配(而非按市场购买力分配)。社会住房正不断壮大,汇聚成流,试图最终解决穷人住房问题。

  从公共住房到私人提供,再到非营利住房(或社会住房),保障房虽小,却是市场经济中社会良治的试金石。它美在合适的制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