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财经

房产

保障房

公共服务

美国

分类: 保障房

美国诸多大型公共住房项目的失败,使人们失望于政府,转而让商人/企业提供保障房。但是,一场从商人手上打捞保障房的保护战,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商人/企业提供行不通。最终,美国的保障房走上了非营利组织之路。

 

美国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房)调研(四)

一场从商人手上打捞保障房的保护战

 

标签:

财经

保障房

公共服务

房产

分类: 保障房

公共住房是美国20世纪城市与住房史上的痛。其中,没有比圣路易市的大型项目PruittIgoe的炸毁,更让人触目惊心。人们曾经归咎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失败。更深层的原因,是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资助。

 

美国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房)调研(三)

美国公共住房项目失败的背后

 

(2014-07-08 15:15)
标签:

房产

财经

保障房

社会组织

公共服务

分类: 保障房

 保障房问题虽小,却是社会良治的试金石。美国经历了从公共住房,到私人建房,再到社会住房的嬗变。穷人住房问题,最后还是要靠社会自己起来解决。 

美国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房)调研(二)

 

(2014-06-16 05:14)
标签:

房产

财经

社会组织

公共服务

分类: 保障房
美国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房)调研(一)
 一场非营利的盛宴

中国经济时报  2014年05月14日 

标签:

房地产

三个“一亿人”

商品房

城市化

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经济时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将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一亿人”问题,促进约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据此,有人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刚刚开始,在几十年内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大的危机。

马秀莲: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一亿人”,即转移落户一个亿,中西部就地城镇化一个亿,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一个亿。乍一看,涉及三亿人的住房需求,房地产怎么可能不后劲充足?

但仔细分析这三个“一亿人”的
标签:

自住商品房

保障房

公有产权房

住房

北京

分类: 保障房

    共有产权房与自住商品房之间差异真有那么大吗?重新调整收益分配,自住商品房即可转化为共有产权房。

    最近自住型商品房在北京火爆。

    10月23日,北京出台自住型商品房政策,立即成为今年冬天北京楼市最热的话题。从10月底开始,北京已陆续成交了近10块自住型商品房用地和部分包含自住型商品房的用地,总面积达148.2万平方米。

    批评也纷至沓来,尤其针对潜在套利空间。网上流传甚广的,是阳光100置业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的一个计算:“以一套同区位的商品住宅和自住型商品房为例,普通商品房的起始售价为1万元/平方米,那么自住型商品房的售价仅为7000元/平方米。假设5年后两种住房的售价都为12000元/平方米,那么普通商品房在5年后上市交易的话,每平方米可获利2000元。如果不是唯一一套住房,还需要缴纳20%的差额

标签:

社会组织

社会产权

事业单位改革

社会治理

非营利

财经

分类: 杂谈

目前正值社会组织大发展之际。但是迄今为止,很少有人谈及社会产权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对于社会组织发展如此重要,有一天它终将浮出水面,使我们不得不面对。


今年,社会组织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月份,国务院宣布将放开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的登记。今后成立这些组织,可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标签:

社会管理

西城区

北京

全响应社会管理服务

政府体制

分类: 杂谈

社会管理的核心,已经不再是如何建构一个多么精巧的政府管理社会的架构。政府自身架构再精巧,也只能解决有限的社会问题。要更大程度地解决社会问题,仅仅靠政府是不够的。唯一的出路是突破政府。


那天下午我们去看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考察它社会管理的经验。它建立了“全响应”的社会管理模式,甚有影响。所谓的“全响应”,就是在社会管理服务中,有求必应。但是,响应谁?怎么响应?谁来响应?去之前,心里不免充满这些疑惑。这些问题之外,还有更深的疑虑:

一、为什么要响应老百姓的需求?响应他们什么样的需求?

 

标签:

保障房

美国

伯克利

剩余福利制度

进步主义

财经

分类: 保障房

在美国,普通家庭3—4年的收入可以买一栋别墅,但在伯克利却要11—12年;高房价使伯克利只有不到20%的人能买得起房,并且成为一个以租为主的社区。但向往的人们仍然从美国乃至全世界汇聚到伯克利。事实是,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在伯克利较好地获得了宜居。伯克利究竟用什么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它的住房保障问题?

 

标签:

文化创意产业

旅游地产

蜀绣

园区

规划

到处都在忙着给文化产业发展“搭葡萄架子”(建园区)。文化产业这么需要园区吗?如果认识到规划盲点,抛弃“大的是美的”原则,认识到文化园非工业园的简单复制,答案会不一样。


最近参加藏羌夷文化产业走廊的一个规划评审,尤为印象深刻各地上报的数量众多的“文化产业园”项目。产业园建设显然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有人形象地将这种园区建设称之为“搭葡萄架子”。

但是,文化产业发展真的这么需要园区(“葡萄架子”)吗?我们总能搭出合适的“葡萄架子”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