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昂贵的模具~失败了,是什么体验?
2023-02-14 17:06:44
标签: 科学注塑杨建宏 振业注塑培训 注塑汇 注塑培训 注塑杨建宏
注塑汇国内专注注塑业咨询培训服务,致力于注塑业的降本增效
最昂贵的模具~失败案例
大家好,我是注塑培训的杨建宏,今天和大家分享个我经历过的最贵的模具失败项目的故事,先说结论,我经历最贵的模具失败项目,仅仅是模具项目的失败。
其他的什么自动化投入,流水线的投入,零部件的投入,都不算,仅仅是模具费用和试模的材料,损失应该有500万人民币,这什么概念?
就是我当时阶段300年的工资,1998年我工资也就是1000块钱多一点,你们没听错,我是塑料工程和高分子专业的正规本科毕业生,当时工资就是1000多一点,年薪大概是1.5万吧,500万,就是我300年的工资。
直接说这个项目,机衣洗机内外桶合并项目这个事你肯定没听过,因为他失败了,现在市场上也没有这个产品,什么意思?
洗衣机有一个内桶,有一个外桶,现在外桶一般的是改成钣金的了,但是那个年代,外桶一般是注塑的,内桶一般是750到1000吨的注塑机,外桶一般是1500到1800的注塑机,材料一样都是PP,壁厚也差不多,都是两个MM,外桶的话稍微厚一点。
那既然是这样,那这时候领导的话就突发奇想,我们是行业第一,要引领行业新潮,领导有专利的指标,有带领出头的这个冲动的,这样一拍脑袋,一个天才的发明的想法就诞生了,就是洗衣机的外桶和内桶合并对不对?内桶和外桶分开多麻烦,直接在模具上合并成一个那不就好了?
大家,自己脑补一下,内外桶结合处在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这是个大项目,领导也很重视,模具一开就做了两个,一大一小同步开的,大的模具报价一定超过100万的。
你们没听错,20多年前的工资是现在的几十分之一,但是模具价格,是现在至少三倍起跳,两个模具费用是肯定超过250万的,大的连体洗机内桶重量在八公斤,小的才五公斤,我们试模改模折腾了七八个月,最后还是宣布项目失败。
这个过程中,浪费了的材料我估计在200到250吨左右,那就是差不多就250万,不算电费,不算人工费,但是在这过程中,气辅设备的更换的费用还有几十万,你不要怀疑250吨这个数,白天晚上它是不停的调机,那时真的是死调机的,那最后失败问题在哪里?
就是品质问题,内桶与外桶的连接处,外关不过关,产品的壁厚就是两个MM,连接处它一定是很厚的,那自然会出现缩水。
那当时的办法就是用氮气辅助注塑成型,为了氮气好走气路就开得很大,最大的时候结合处有8个MM,最薄的时候也有2个MM,当时出现的问题是氮气乱跑,在气道附近形成树枝形的充气痕迹,要么就是缩水,当时我们用了很多办法,从模具到气辅设备到材料,最后还是失败了。
所以~~我300年的工资这么一个项目走了
前几天,过年拜年问候的时候,跟一位青岛的老同事聊起了这个事,勾起了我的回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我这个真实的故事对你有帮助。注塑工厂有疑问就找杨建宏。
最昂贵的模具~失败了,是什么体验?
注塑汇国内专注注塑业咨询培训服务,致力于注塑业的降本增效
最昂贵的模具~失败案例
大家好,我是注塑培训的杨建宏,今天和大家分享个我经历过的最贵的模具失败项目的故事,先说结论,我经历最贵的模具失败项目,仅仅是模具项目的失败。
其他的什么自动化投入,流水线的投入,零部件的投入,都不算,仅仅是模具费用和试模的材料,损失应该有500万人民币,这什么概念?
就是我当时阶段300年的工资,1998年我工资也就是1000块钱多一点,你们没听错,我是塑料工程和高分子专业的正规本科毕业生,当时工资就是1000多一点,年薪大概是1.5万吧,500万,就是我300年的工资。
直接说这个项目,机衣洗机内外桶合并项目这个事你肯定没听过,因为他失败了,现在市场上也没有这个产品,什么意思?
洗衣机有一个内桶,有一个外桶,现在外桶一般的是改成钣金的了,但是那个年代,外桶一般是注塑的,内桶一般是750到1000吨的注塑机,外桶一般是1500到1800的注塑机,材料一样都是PP,壁厚也差不多,都是两个MM,外桶的话稍微厚一点。
那既然是这样,那这时候领导的话就突发奇想,我们是行业第一,要引领行业新潮,领导有专利的指标,有带领出头的这个冲动的,这样一拍脑袋,一个天才的发明的想法就诞生了,就是洗衣机的外桶和内桶合并对不对?内桶和外桶分开多麻烦,直接在模具上合并成一个那不就好了?
大家,自己脑补一下,内外桶结合处在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这是个大项目,领导也很重视,模具一开就做了两个,一大一小同步开的,大的模具报价一定超过100万的。
你们没听错,20多年前的工资是现在的几十分之一,但是模具价格,是现在至少三倍起跳,两个模具费用是肯定超过250万的,大的连体洗机内桶重量在八公斤,小的才五公斤,我们试模改模折腾了七八个月,最后还是宣布项目失败。
这个过程中,浪费了的材料我估计在200到250吨左右,那就是差不多就250万,不算电费,不算人工费,但是在这过程中,气辅设备的更换的费用还有几十万,你不要怀疑250吨这个数,白天晚上它是不停的调机,那时真的是死调机的,那最后失败问题在哪里?
就是品质问题,内桶与外桶的连接处,外关不过关,产品的壁厚就是两个MM,连接处它一定是很厚的,那自然会出现缩水。
那当时的办法就是用氮气辅助注塑成型,为了氮气好走气路就开得很大,最大的时候结合处有8个MM,最薄的时候也有2个MM,当时出现的问题是氮气乱跑,在气道附近形成树枝形的充气痕迹,要么就是缩水,当时我们用了很多办法,从模具到气辅设备到材料,最后还是失败了。
所以~~我300年的工资这么一个项目走了
前几天,过年拜年问候的时候,跟一位青岛的老同事聊起了这个事,勾起了我的回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我这个真实的故事对你有帮助。注塑工厂有疑问就找杨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