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3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东阳中学学生特等奖作品:书中山水

(2023-04-20 11:00:15)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岘峰文学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快乐作文》 杂志共同主办,是国家教育部认可的为数不多的作文大赛之一,面向中国大陆地区的高中在校学生、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各国各地区18周岁(含)以下华裔青少年学生广泛征集。截至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二十二届。
     大赛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中文写作水平,加强海内外学生文化交流,展示华人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中文素养为宗旨,每年都吸引众多学生参加,成为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展示海内外华侨华人青少年风貌的良好载体。第二十三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2022年11月1日正式启动,2023年3月揭晓获奖情况。东阳中学近20位同学荣获作文大奖。高二(1)班周晨羽同学《书中山水》荣获浙江省唯一特等奖。今特辟专版,推送东阳中学学生特等奖作品,以飨读者。

第23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东阳中学学生特等奖作品:书中山水

书中山水

(特等奖作品)

作者:高二(1)班周晨羽
指导教师:许超阳

书房里有一角是极清静的,摆着一桌,一椅,一书,一笔,一台灯和一瓷盏。木椅后立着一书架。

这个书架大半天都晒着太阳。我特地选择了这个位置——我喜欢看阳光穿过书房外一棵自由生长的香樟树穿过透明的玻璃,影影绰绰地洒在一溜儿精装的或平装的书脊上。在那儿,汪曾祺与余秋雨并排立着,蒲宁与帕乌斯托夫斯基相依相偎,海子与泰戈尔不分中外,李清照与杨绛不别古今。中间偶有穿插几本尼采和列宁的哲学论辩,以及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往事。这些书或者是好友当生日贺礼给我送来的,或者是我从书店里抱回来的,一直就这么放着,最终堆满了整整一个书架。儿时熟读的唐诗宋词,也许要搬了梯子爬上去才能看到。

从父母把第一本《唐诗三百首》递到我手上开始,那些或浪漫或豪放,或抒情或疏离的作者一位一位从书中走出来,一位一位与我促膝长谈。在有书籍陪伴的日子里,即使我的世界空荡荡的,只要把灯点亮,坐到书桌前,拿本书随便读点什么,孤独感就立刻消失了。我从清晨看到正午,从午后读到深夜,也偶尔半夜醒来,把书读到拂晓前的天空渐渐泛青。那些用真正的钻石雕刻出的文字中,一切都简朴、准确,充满如此不朽的诗意。

诗词的念读是我醉心读书的启蒙。幼时读到“姑苏城外寒山寺”,我总要好奇“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怎样一副光景;背到“黄鹤一去不复返”,我总会想象芳草萋萋的鹦鹉洲。更不用说后来摘抄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几笔寥寥,却让西湖的禅味像画卷般缓慢在我眼前渲染至极。读书将我与祖国的山水联系了起来,将我与外在的世界联系了起来,并在我前进的路上点了一盏明灯。文人笔下的山水总黏连着一份柔情,我懵懂时的阅读经历,早已把对山水的向往深深埋入我的灵魂,成为我不可分割的部分。

我开始近乎疯狂地搜寻中国文人笔下的山水,好像这样就能暂时脱离我所在的小县城,和那些游历四方的文人一道去探寻书中所说的诗和远方——那些山水绝美绝险之地。

大考前夕,我巧合地翻开《文化苦旅》,读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时候是一个天空格外湛蓝的仲夏日。复习赶得太紧,把我逼成干岸上涸得鳞片发干的的鱼,艰难地做着最后的挣扎。《都江堰》中所写之水,将它的生命恼怒咆哮一并化为一股坚定的信念,注入我疲惫得快要垮掉的身体其实我迄今也没搞清楚为什么我独钟情于都江堰,或许是因为汪曾祺先生的《四川杂忆》曾给我的记忆留下重重一笔。总之,那年暑假,我随意拾掇拾掇就踏上了寻觅书中山水之路。

当我切切实实地站到都江堰上游的水流边上时,它们的自由恣意在我心里掀起惊涛骇浪。我什么也不想了,只知道呆呆地看着我面前喧嚣飞奔的水流,看着它们急流浩荡地向前奔去,那气势好像要把屹立千年的都江堰给击碎。这白浪击岸到底是极具生命力、极具破坏力的。世界在水流湍急中安静下来,隐约中我似乎听见李冰“深淘滩、低作堰”的智慧之吟,听见天府之国中百姓的和乐之声。我不禁想到那句“拜水都江堰”,于是下意识地蹲下身伸手去触碰那义无反顾的水,觉得它寒冷刺肤,好像从冰川一路赶来,冰渣子也是不久前才消融的。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余秋雨先生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真正使我走向了朝思暮想的山水。从此,我一个接一个地前往祖国的各处山水,去寻找文人在山水中留下的印记。

上了高中后,我的时间被分配得愈发分散。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与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信息的碎片化程度不断加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等到了高一上学期中旬,我惊觉我长篇文段的阅读能力有所退化。那时我正在读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那样诗一般流淌的语言,我反复地看了两三遍还不知所云。我被自己前几个月的肤浅打击得垂头丧气,愤愤地把手机丢出书房,拿着笔一行一行地带着自己重新回归阅读。像这样读完了四分之一本书,我逐渐脱离互联网的浮躁与焦虑,再一次扑入书籍热情的怀抱。这一次,我不仅在书中找到了山水,还在书中找到了世界共通之美。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笔下,俄罗斯的十一月雾霭沉沉,落叶萧萧,清新的空气注满胸腔。而据我观察,祖国的十一月也一样秋叶飘落,天空朦胧,自然的光芒缀着云母的寒光

读书使我初晓世上未亲往之地的山水之美,亦赐予我一双善于寻找生活之美的眼睛。在校园里,我总乐意一个人去小路上逛逛,听梧桐落叶在柏油路上被我踩得沙沙响,看不怕人的小雀在离我几步之遥的地方飞过。运气好的话,能看见机敏掠过树枝的松鼠。这令我想起端木蕻良所写的关东原野,那几只松鼠与那些参天碧绿的白桦树一样生机勃勃。

从学校里回家,我一放下书包,就像往常一样坐回自己的书房,拧亮台灯,捧起上周摊在桌上的《人间草木》。在这个愈发纷繁的世界里,我依旧喜欢去书中游荡,依旧喜欢去自然间行走,依旧喜欢追寻书中的山水。在这个愈发纷繁的世界里,我的书房清静,我的书籍清静,我的读书清静,我所寻的山水亦清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