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做东报“三好生”

(2023-03-15 11:55:03)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此情可待

永做东报“三好生”

           /陈益林

永做东报“三好生”

我与东阳日报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结。报社的诸多领导、编辑都与我有着不解之缘。东报第一任总编赵和平先生,我作为东阳市作家 协会骨干成员,经常与一些会员上门请教;东报第二任总编包中庆先生曾是我东中宿舍隔壁邻居,对他的书法建树颇多领略,东报第三任总编赵志强先生,是东中家长委员会主要领导,时常与之谋面。新世纪东阳江北大开发,我与他同为市宣传报道组成员,曾一起到上海等地取经学习。东报副总编朱榕贵先生是我大学同届同学,陈林旭先生是我同学的同学后来成为亲密兄弟,斯向阳、郑余良曾是我多年东中同事……东报有我这么多好朋友好兄弟在,所以我一直把东报报社当做自己的家,把东报当作自己家的报纸。

32日上午,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东阳实践特别报道暨《东阳日报》复刊3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行。很荣幸作为东报通讯员代表应邀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东报领导通知我们通讯员代表留下合影纪念,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也准备采访我们。本想借受访之机表达我与东报的情缘,但因学校有事,不得不提早离开。现借报端一角来表达一下我做东报“三好生”的感想体会。

      一、 好作者

1993年,我的大学同学朱榕贵受聘从浙江师大回东阳到东阳报(其时还未称“日报”)编辑部工作。东阳报一复刊,他就向我约稿。记得我向东阳报投送的第一篇稿子是写反映东阳杀年猪乡风的散文《岁末的盛典》。一投去即蒙刊用,从此一发不可收,诗歌、散文、随笔,各种文体不断投向东阳报。除了成为“艺海园”版面常客,后来我还成为吴旭华编辑的“艺海园·负暄琐话”、陈林旭主管的“星期天周刊·笔舞”专栏作者。每逢东报有重大纪念活动,报社常会向我约稿,要我写点纪念诗文。如东报复刊5000期时,我写了80多行的抒情长诗《放歌5000》以致贺;2017年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召开之际,东报举办重大报道活动,约我写一组诗,我欣然命笔,写了《东阳巡礼组诗五首》以响应。我多年被评为东报优秀通讯员,三十年下来,我之所以能一直坚持笔耕不断,与东报的感召是分不开的。我陆陆续续出版了《风向不定》《堂奥》《打开你的方式》等诗文集,今年上半年又将集结出版古诗、词、散曲、楹联作品集《春浅灯深》。这些书中的许多散文随笔篇章、诗歌篇什,都是在东报首发的。名字经常在东报出现,我发现我有时外出办事都方便了不少。当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得知我就是在东报经常出现的“陈益林”时,连接待的态度都热情了许多。可见东报在东阳人民心中的份量!

        二、 好读者

因情生爱,因爱喜读。在纸媒盛行的时代,走进办公室,我首先拿起来阅读的报纸,一定是东阳报(后改名“东阳日报”)。后来随着阅读媒体的多元化,尤其是掌上阅览盛行后,纸媒的阅读情况受到严重冲击,但我家还是年年有份东阳日报。平时在校早出晚归,事务繁杂,常常没时间读报,每逢周末,我就将家中一周积存下来的东报归拢一处,读个畅快。

我在电脑里专门设有一命名为“东报美文”的文件夹,收藏东报上刊发的好章,“黉门周刊”中吴旭华的充满文化意味的长篇通讯,“艺海园”中潘江涛先生的美食散文,徐云龙先生的乡土散文经常被我收录。“星期天周刊·一画一品”中大足翁(蒋天耕先生)的文章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经常被我拿到课堂上作为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范文。东报“走南闯北的东阳人”一登场就吸引了我,我认真读过其中的许多文章。今年金秋东阳中学要举办建校111周年校庆盛典,筹划出版一套《博雅东中》书系,其中“东中俊彦——东中杰出校友故事汇”由我担任执行主编。东中许多杰出校友的故事,都在东报“走南闯北的东阳人”栏目中出现过,现在搜求筛选出这一栏目中有关东中校友的电子文档,探囊取物,编起书来,助益良多。

2008年前后,我还荣幸地被聘请为东报新闻监督员。我与其他成员一起,认真审读每期报纸,为把东报办得更出色不断建言献策。只是因为教职繁重,事务忙杂,分身乏术,若干年后不得不将此职转让给一些退休人员。

      三、 好宣传者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对于东报,我一如唐朝诗人杨敬之到处赞扬夸奖项斯。在我的宣传鼓动之下,我的不少亲戚年年订阅东阳日报,我的一些朋友天天爱往村里阅报栏前站。

在学校里,我努力感染、培养学生爱读东报。因为纸媒阅读人数锐减,学校报刊收发室时常会有成捆的报纸积压不送。我看了很是心疼,征得学校有关部门同意,我经常到收发室搬起一大摞一大摞东报,送给自己任教的班级学生、校文学社社员,用毛主席的名言“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引导激励他们学会读报用报。

从东报“星期天周刊”起一直到现在,东阳日报都给东阳中学开辟了“东中专版”,我是东中专版的组稿者。几年来,我认认真真组稿,切切实实宣传,每逢版面一出来,我就会乐孜孜地于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中大秀一把。

过去,我努力做东报“三好生”;现在,我依然乐做东报“三好生”;将来,我必定还会十分愿意做东报的“三好生”!

永做东报“三好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