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晚霞的次日真的会是晴天吗?

标签:
气候气象特征晚霞天气预报 |
分类: 生活 |
有一句关于天气的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想到这句谚语,会有确实是天气晴朗的感觉,不过,话虽如此,晚霞出现的次日必定是晴天吗?
天气预报员德丸友纪告诉我们:“并不一定是晴天。人们之所以觉得晚霞出现后第二天会是晴天,其实是从日本的天气变化多从西边开始这一气象状况中产生的印象。这种推测是基于,我们在看到美丽的晚霞时西边的天空中没有雨云,所以认为明天也会是晴天的经验之谈,实际上天气不会总是从西边的天空开始变化。”
虽说是自古流传下来的说法,但这种说法好像只适用于“天气从西边开始变化”这一条件。
“到了傍晚时,太阳光斜照在地面上。这时候,因为到达地面的距离变长,就会有很多光在途中扩散出去。‘只有波长较长的红色光不会扩散,能够被看到’这就是晚霞形成的原因。天空被云层覆盖的话,确实看不到晚霞,但有时也能看到地平线附近的雨云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一片红黑色。这是因为雨云正从西边靠近,第二天下雨的概率会很高。”
原来如此。我曾经听过另一种相关的说法,就是“恶蚊乱舞雨将落”,这和未来的天气有关系吗?
“群蚊乱舞,蝴蝶骚动,蜘蛛筑大巢将下雨等,有一些将虫子的行为和气象联系在一起的说法,这些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哪怕很小的雨,对虫子来说都可能是一场大灾难。必须紧急应对,所以它们对温度和湿度的急速变化反应很敏感。”
确实这些对虫子来说事关命运的行动,有一定的可信性。虽说现在还处于德丸小姐所说的“只是研究阶段”,说不定将来有一天,我们可以看到在气象节目等中根据蝴蝶的动作来预测天气呢?
本文由翰文网原创翻译。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也想在翰文网发表译作展示自我和建立个人口碑,请访问翰文网,加入翰文网译者大家庭。
“输出型”翻译学习的倡导者
分享异域文化和价值观
联系我们
如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