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间的遗传因子交换

标签:
遗传因子病毒细菌共生 |
分类: 科学 |
能力转移?遗传因子交换
迄今为止,大家一直在讨论“人类的遗传因子”话题。
然而,和我们有关的并不只有“自己的遗传因子”。在自然界中,还存在遗传因子的交换、以及潜入其他生物遗传因子中的遗传因子。
大家都会想起来的例子就是受精。人类精子的遗传因子,从潜入卵子中那一刻起,生命孕育也开始了。
另外,大家可能也听了新闻,近几年,一种连使用抗生素也基本没效果的恐怖的“多重抗药性菌”正在增加。
有的属于在某种细菌中比较顽强的生命残留并增长着,也有的属于在接受到其他种类细菌中较强遗传因子的一瞬间得到变强。
比如,人类接受鸟类的遗传因子,突然能够飞翔,就是这种感觉(虽然并不可能)。
遗传因子干涉
病毒一般无法自己生存,需要潜入其他生物的遗传因子中。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病毒、艾滋病、肝癌或子宫癌的病毒也是一样的。
通常被病毒侵入的细胞会坏掉,并被察觉到异常的免疫系统排除出去(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病毒),也有的不能被立刻破坏掉,反而会继续生存下去(肝癌或子宫癌的病毒)。
人类的体内像唾液腺,被认为是在远古时代就已潜入的病毒作为身体机能,一直活跃的部位。
也就是说,遗传因子干涉很常见。
遗传因子治疗确实利用了这点。人类并不是只依靠人类自己的遗传因子而生存。
另外,有些生物明显是共生的。
比如,鮣和鲸鲨。
鮣附着在大鲨鱼身上,容易被认为是依靠外力移动,但实际上是它们属于相互扶持的关系。应该就是共生。
人类社会也一样。单纯依靠一方的关系不会持久。相互成为对方的需要,得到回报。
人类和“细菌”共生?!
此外,人类的体内,主要共生的对象是细菌。
我们体内供养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尤其是肠内和皮肤中,有很多这样的细菌。
人类不只是依靠人类自身的力量生存,还和共生的庞大数量的细菌共同作业而生存。
这样的细菌中当然也有与我们不同的遗传因子。和我们相符合的优秀细菌不能很好的工作时,营养得不到好的吸收,优秀细菌得不到生长,人类的身体会突然受到影响。用肌肤来举例,就是肌肤突然变得粗糙。
进入我们体内的因子,并不只给我们人类自己的遗传因子,也给其他生物的遗传因子带来影响。
细菌很小,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但我们可以简单想象到,对我们人类来说,即使只有这么点的量,作为关系生老病死的微生物,也是足够的了。
本文由翰文网原创翻译。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也想在翰文网发表译作展示自我和建立个人口碑,请访问翰文网,加入翰文网译者大家庭。
“输出型”翻译学习的倡导者
分享异域文化和价值观
联系我们
如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