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
标签:
无线轮内电机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电动汽车 |
分类: 汽车 |

东京大学开发的无线轮内电机备受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无线轮内电机使用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已被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无线电话、电动剃须刀、电动牙刷等产品的充电。也就是说,这些产品的充电器与产品本体之间没有接线头和配线等直接接触的部分,但充电器可以给产品本体传输用于充电的电流。此类技术被统称为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大致可分为3种方式。即,利用电磁感应,通过给两个相邻线圈中的一个线圈通电,将产生的磁通量传输到另一个线圈上的“电磁感应方式”;利用电磁共振现象的“电磁共振方式”;将电力转换成电磁波通过天线收发的“电波方式”。
目前,无论哪种方式,供电端和接收端都容易出现位置偏移,存在电能损耗较大的问题。而且,只能在供电端和接受端距离非常近的情况下才能传输。这次,东大开发的无线轮内电机采用电磁共振方式,据说传输距离为10厘米以内。
今后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大电量和长距离。预计下一代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将在2027年日本超导磁悬浮铁路开通运营之前得以实现。但是,要在超导磁悬浮铁路的开发中应用该技术,必须解决供电端到接收端之间的距离问题(10公分以上),并且要实现在高速运行中供电。
迄今为止,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的主要应用实例,是2008年2月6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在羽田机场航站楼之间运行的免费混合动力短驳车项目。该项目通过埋设在路面上的充电装置,利用电磁感应的非接触方式给车辆两侧的电池快速充电。
此外,2010年时,昭和飞机工业公司成功将此前只能给停泊在充电点的EV(电动汽车)充电的无线供电技术应用于EV公共汽车。该公司采用电磁感应方式,只需在充电点停车7分钟就能供给行驶1圈约5公里路程的电量。
衷心希望今后有望在各种领域大放异彩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能够在此次东大开发的无限轮内电机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译者:黄萍萍
运营企业:北京翰译欣翻译有限责任公司
运营内容:日英中笔译、翻译学习网站运营
运营微信:cnposts
运营微博:翰文网
电子邮箱:info@cnposts.com
合作译者QQ群:19919458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