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难中潜藏着巨大的机会

标签:
情感 |
分类: 思想 |
根据大脑扁桃体等情感回路的性质,我们的大脑会出现非常有趣的现象。
换句话说,“厌恶”这种情感与“喜欢”非常接近。而“漠不关心”才是与“喜欢”距离最远的一种情感。尝试对照一下自身的经历,你一定会认同这一观点吧。
之前就曾说过,“反对”是近似于“喜欢”的一种情绪。职业棒球中那些“反对巨人队”的人,其实对巨人队非常感兴趣。虽然嘴上说着反对之类的,却总是不知不觉地前去观看巨人队的比赛。目不转睛地关注着本应感到讨厌的球队。
某些人所谓的“厌恶”,其实就是关心。因为忍无可忍想要责难,于是就会在各种各样的人面前说那个人的坏话。若能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自己在那个应该感到厌恶的人身上消耗了很多心理能量。
从大脑的机制来看,那个“讨厌之人”被深深地印刻在了厌恶他/她的人的情感回路中,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这几乎与“喜欢”一样。
如果你非常讨厌公司里或身边的某个人,想要出口说他/她的坏话,那么最好反过来问问自己,为何会如此关注这个人。比如,你可以试着问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
究竟在意这个人身上的哪一点?
这个人是否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其实,自己非常羡慕这个人的某一方面?
是否参杂了嫉妒之情?因为自己不愿承认这一点,所以出口伤人?
这个人是否拥有某些和自己一样令人觉得讨厌的缺点?
心生厌恶,想要出口说坏话是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倘若一定要消耗精力,至少要用在比较有建设性的方面。
如果应该感到厌恶的那个人身上,其实有着令自己感到“羡慕”的优点,那么努力让自己也拥有相同的优点就好。
如果发现了对方以及自己身上存在着相同的缺点,那么想办法克服缺点就好。
将讨厌某人的“情感标签”作为“反省认知”自己的契机,以及推动自我成长的原动力,是最好的方法。
反之,被人讨厌,总是被人说坏话的人,不如将这些当作对方对自己的关心,用积极的心态来思考应对。
比起漠不关心,“厌恶”中隐藏着对对方的兴趣。只要一点机会,也许这种否定的情感就会转变为“喜欢”。因为“厌恶”是“喜欢”的起跑线。
有研究指出,在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中,那些留言评论不全是溢美之词,也会遭人吐槽中伤,也就是说“毁誉参半”的内容反而会被人转发传播。
对企业而言,某些遭受顾客“反对”的商品和服务,相反也存在转变为受顾客喜欢的机会。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反对”,将其视作强烈关心的一种表现吧。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cnposts.com——翻译练习&译作展示平台。
译者:枫凌
运营企业:北京翰译欣翻译有限责任公司
运营内容:日英中笔译、翻译学习网站运营
运营微信:cnposts
运营微博:翰文网
电子邮箱:info@cnposts.com
合作译者QQ群:199194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