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完成工作”的缺点是什么?

标签:
工作职场心理效率 |
分类: 职场 |
虽然我们都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却依然常常把尽快处理完工作作为目标。据悉,这是因为人们强烈希望将大脑中被称为“工作记忆”的过程进行复位。今天就为大家带来有关抢先行动(pre-crastination)的有趣实验结果。
俗话说“当断不断,必受其患”(He who hesitates is lost)。这句话的有趣之处不仅在于其起源成谜,而且若将其用在生产效率上就会变成一个非常糟糕的建议。最近的研究显示,若想赶快完成工作,实际上会降低生产效率。这种现象,被称为“抢先一步”(pre-crastination:抢先行动,急于求成。是表现与磨磨蹭蹭拖延事物的procrastination相反之意而创造出的新词。) 就是说,太过于只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反而会走上一条艰难的道路。
这项研究结果,是由大卫·罗森鲍姆(David Rosenbaum)率领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9次实验得出的,被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英语论文)。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受试者(该校的本科生们)布置了一项简单的任务,即“在2个放置于远离过道处的水桶中任选其一搬到终点”。并在选择水桶时告知他们“最好选择更简单的方式搬到终点”。9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调整了水桶的重量(0-3公斤),以及水桶距离受试者出发点的距离(同时调整左右位置,使结果不受用手习惯的影响)。不过,在大多数实验中,2个水桶中都有一个位置特别靠近终点。
研究者们预测,受试者会选择靠近终点的水桶。但令他们惊讶的是,大部分受试者都选择了离自己出发点较近的水桶。换句话说,尽管被告知最好选择较易搬运的方式,但大部分情况下,受试者仍然都选择了更加费力的方式。在各次实验中询问学生们如此选择的理由后发现,大多数人都回答“为了尽快完成任务”。
虽然要从学生们的搬水桶实验中推导出普遍理论或许过于牵强,但是这项研究结果反映了很多人采取行动时的一个方面。我们通常都希望尽快完成工作。这是因为希望将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为了完成复杂的认知工作,短期记忆信息的过程)进行复位。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强烈渴望获得完成任务时产生的释放感,并能为此格外地努力。
罗森鲍姆在接受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的采访时,进行了如下说明。“虽然受试者也考虑了运动量的问题,但是仍然更注重减轻精神负担。为了尽快完成将水桶搬到终点这一终极任务,就想着要先完成部分任务——即选择并扛起水桶”(英文网站)。根据罗森鲍姆等人的解释,在完成更大的课题时,人们都希望尽快完成最初步骤来清除工作记忆。由于这种情感过于强烈,结果反而选择了更为艰巨的任务。
我们在工作时,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尽快采取行动。你是否曾经赶着完工而犯下常见的错误,结果还得回头修改?到达办公室匆匆开始工作之前,你是否会花几分钟时间制定一下计划,应该如何最有效地利用今天的8个小时完成工作?你会从待办事项中最简单的工作开始,还是会从最重要的任务开始,并将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花在此任务上?你是否曾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来回复电子邮件及完成简单的任务,到了下午5点才发现对自身及公司真正重要的工作却毫无进展?——大家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从简单任务开始的工作战略,也许短期内会让人觉得很有效率,不断出现的小小进步也能保持我们的干劲。但是,罗森鲍姆的研究团队指出,如果急于完成任务往往需要回头进行修改,结果就会浪费时间。与其倾注全力尽快完成任务,也许花时间努力提高质量,减少修改会更好。
虽然“当断不断,必受其患”这句俗语也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正如研究显示的那样,稍微花点时间犹豫,能快速地完成工作、提高质量,最终也能提升效率。
大卫·布克斯(David
Burkus)
奥罗尔罗伯茨大学的副教授。负责管理学。是分享领导力、创新、战略思想的LDRLB的(领导实验室)创始人。著作有《The Myths of Creativity》。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订阅微信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翰文网官方微信每天为您推荐精彩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