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营者来说投资人是敌人还是伙伴?

标签:
投资经营者股东利益 |
分类: 思想 |
由于投资人要求经营者短期出效益,致使经营者谋求提升企业长期价值的目标无法实现,从而出现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状况。《哈佛商业评论》最新一期发表了题为“投资者是敌人还是伙伴”的专题文章,提出了企业和经营者应该如何对待投资人的问题。
●克里斯滕森提出的“投资人窘境”理论
对于企业来说,出资的股东应是最大支持者, 但如公司的季度业绩不佳,则会受到来自股东的压力。经营者有责任向股东进行解释,并且要设法消除股东的不满情绪。忙于应付这些问题的经营者往往流于只追求短期效益,而推高了让企业价值长期受损的危险性。
这里面有个“窘境”,具体来说就是原本希望提升企业价值增,从而获得更多回报的投资人,其每天的行动却构成了对企业长期利益的破坏。
这段话摘自最新一期《评论》的专题论文,作者是因《创新者的窘境》而为大家所熟识的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教授。标题也直接采用《投资人的窘境》(《创新者的窘境》的原标题是Innovator's Dilenma,即“革新者的窘境”)。
●有必要根据不同的股东授予多样化的权利《哈佛商业评论》最新专刊虽以“投资者是敌人还是伙伴”为题,但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说,投资人不应该是敌人,只是有各种股东的存在让经营者不胜其烦倒是事实。
股东的资金是风险投资,无人对其盈亏承诺保证,即使清算偿还也处在最后位置。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最重视那些股东利益的做法,就是让他们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客户和企业员工)同时受益。然而,股东当中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目的是通过及时应对股价变动来谋取利益,因而进行短线交易也不罕见。
在本期佐山展生先生的“论考”中被称为“路人”的投资者,对于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投资人的意见,经营者该如何应对呢?短期利益当然也重要,但经营者的职责是保证企业价值持续上升。如果经营者为了满足股东的各种要求,而放弃使企业业绩持续成长的努力,则会辜负为企业发展而投资的股东们的期望。
用“股东”这个词概括所有拥有各种想法的投资人,未免有失偏颇,在企业诞生和成长于社会之中的过程中,股东的重要性是永恒的,今后亦是如此。但由于将形形色色的股东们相提并论,而成为企业实现业绩成长目标的绊脚石,这种情况很多,这也是事实。为此,谷歌和福特等部分企业特别建立了一种持股数量和议决权脱钩的经营机制。作为企业,难道不应该像这样更积极地探讨应对股东的不同想法的多样化的权利授予方式吗?(主编:岩佐文夫)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订阅微信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翰文网官方微信每天为您推荐精彩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