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的文化是“桃子”型还是“椰子”型?

标签:
文化法国沟通朋友美国 |
分类: 思想 |
与初次见面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谈时,有时你会因无法揣度对方的意图而感到困惑。对方是想要获得友情?还是单纯地喜欢探索?还是对自己不感兴趣呢?——要想揣测对方的意图并进行巧妙的应对,最好将对方的文化比喻成“桃子”型或“椰子”型进行理解。
这是我第一次在法国参加晚宴,与一对居住在巴黎的夫妇谈话时发生的事。我们的谈话进展非常顺利,直到我问了如下问题——“2位相遇的契机是什么?”尽管提出这个问题的我没有任何冒犯之意,但是我的丈夫埃里克(他是法国人)却一脸震惊地看着我。回家后他这样对我解释:“在法国,初次见面的人不会问这样的问题。这就好比询问对方内衣的颜色一样。”
这是过去经常会犯的错误。前往不同文化圈时最初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关于可以向初次见面的人询问或传达的信息及不可咨询或传达的信息,其规则是不同的。要想在文化不同的地方顺利发展,理解这种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轻易使用在自己的国家已经习惯熟悉的规则,立刻就会遇到麻烦。
为新文化作准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思考这种文化究竟是“桃子”型还是“椰子”型。这是跨文化沟通交流专家冯斯·琼潘纳斯(Fons Trompenaars)与查尔斯·汉普顿-特纳(Charles Hampden‐Turner)提出的一种分类。
在以美国与巴西等为代表的桃子型文化中,大多数人会亲切地对待(柔软)刚认识的对方。他们会向初次见面的人频频展露微笑,很快就直呼对方的名字,向对方传达有关自身的信息,即使面对几乎不认识的人也会提出较私人的问题。但是,这种友好的交流持续一段时间后,有时会突然撞上坚硬的桃核。无法展现在桃核部分真正的自我时,相互间的关系也就只能到此为止了。
俄罗斯与德国等属于椰子型文化的人,面对朋友以外的人最初都不太能敞开胸怀。对初次见面的人展现笑容,或只向认识的人提出较私人的问题,很少向非常熟悉的人以外的人透露个人信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的了解逐渐加深之后,便会渐渐变得温和而友好。虽然与椰子型文化的人构筑友好关系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这种关系大多会长期持续。
椰子型对桃子型的反应,通常有几种模式。如果桃子型用友好的态度与对方接触,有些椰子型会将其视为友情的一种表示。但是,由于桃子型并未打算与对方成为朋友,因此也不愿进一步加深彼此的关系,结果导致椰子型觉得桃子型不诚实或言行不一。到访巴西的一位德国人曾向我倾诉这样的困惑。“在巴西每个人都非常友好,总是邀请说‘到我家去喝杯咖啡吧’。虽然我很想去,但很多时候他们却不把关键的住址告诉我。”
我的同事——出生于俄罗斯的伊格尔·阿卡波夫第一次来美国时也遇到了撞上桃子坚硬桃核令人惊讶的经历。“在前往纽约9小时的飞行过程中,我的旁边坐着一位不认识的美国人,尽管如此,他很快开始询问一些较私人的问题。例如,是否第一次去美国?在俄罗斯做什么工作?是否有过像这样长时间无法见到孩子的情况,等等。此外,他也说了关于自己的私人信息。他说自己是个贝司手,住在佛罗里达的妻子刚刚生完孩子,因为自己经常要出差让妻子感觉不太好,等等。”
对此,作为俄罗斯人的阿卡波夫做出了例外的应对。他觉得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建立起特殊的友好关系,就与对方交聊了自己的个人信息。然而,结果却令人感到遗憾。“我以为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一定能够长期交往下去。飞机降落后,我想找纸写电话号码给对方,结果让我很惊讶。这位新朋友起身向我挥了挥手,说:‘遇到你很高兴。祝你旅途愉快!’这样就结束了,这就是我和他最后的结局。明明一点也不想继续朋友关系,却出于某种企图挑动我并唆使我敞开心扉,不是吗?我就是这种感受。。”
也有一些椰子型的人最初就带有戒心。某位前往明尼苏达州拜访我家人的法国女性,对美国中西部的桃子型文化感到不知所措。“这里的服务员总是面带微笑,问我状况如何。但他明明不认识我。让我感到有些不安,无法信任对方。究竟有何意图呢?所以我总是紧紧抓着手提包。”
另一方面,桃子型文化背景的我,14年前开始在欧洲生活时,也遇到过类似令人不知所措的事。成为我新同事的波兰人、法国人、德国人、俄罗斯人,面对总是微笑待人,以个人信息为话题的我时都采取一种冷漠刻板的态度。对我来说,这种面无表情的样子看上去很傲慢且装腔作势,甚至让我感到一种敌意。
向我这样跳进椰子中的桃子究竟该怎么办呢?保持自我是最重要的。就算模仿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也决不会顺利发展。因此,不要畏缩胆怯,可以想微笑就微笑,想谈论自己与家人的话题就谈论。但是,只要对方不提起,就不能主动询问对方较私人的问题。
此外,如果你是椰子型的人,即使桃子型文化背景的人问你“感觉如何?”之类的问题,或给你看家人的照片,或邀请你参加烧烤,也不要以为这是亲密的朋友关系的开端。但是,也不要怀疑对方是否居心叵测。这只是不同文化规范的表现,你必须去适应它。
艾琳·梅耶(Erin Meyer).
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专门研究以异文化管理为重点的组织行为学。同时担任该校面向企业高官项目的总监。
订阅微信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翰文网官方微信每天为您推荐精彩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