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阪沿线的塔:东寺五重塔

标签:
旅游日本东寺五重塔地标 |
分类: 生活 |
壮丽无比的京都地标塔
“给某一特定区域的景观赋予特征的标志性建筑物或自然物”称之为地标。在汇聚着众多名胜古迹的京都,具有地标价值的建筑物有几处,但其中被誉为京都的历史象征,深受人们喜爱的建筑,正是东寺(教王护国寺)的五重塔。
东寺创建于平安京兴建2年之后的公元796(延历15)年。虽然桓武天皇下旨在罗城门以东建造东寺,以西建造西寺,但是为了消除僧侣干涉朝政的威胁,兴建伊始的平安京内只被允许建造了这2座寺庙。

西寺于公元1233(天福元)年烧毁之后未再重建,从此消失;东寺于公元823(弘仁14)年,由嵯峨天皇赏赐给空海(弘法大师)之后,作为镇护国家的寺院·真言密教的总道场,得到了大力发展。此后也成为弘法大师信仰的一大基地。
京都的古寺中未能保留创建时地理位置及布局的为数不少,然而东寺却在当初建造之地一直留存至今。南大门、金堂(中心建筑)、讲堂(僧侣们念佛讼经之地)、食堂,南北排成一直线的伽蓝布局,以及各建筑物的规模等,几乎都保持着建造时的原貌。平安时代的空间感与精神意识,至今仍在寺内生生不息。
空海受赐东寺的时候,已经成形的只有金堂。因此,他在主要堂塔的建造落成上倾尽全力。然而,整个伽蓝在公元883(元庆7)年随着五重塔的建成才正式完成,此时距空海圆寂已过半个世纪。
即便如此,第一次仰望五重塔真容的人们,内心惊叹不已。据说该塔因雷击等原因被烧毁4次,现存之塔是公元1644年德川家光捐赠建造的,高54.8米,是日本最高的佛塔。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其最初建造时应该也是相同的高度。
对“高度”的这种追求,不单单是因为东寺作为官寺(朝廷建造的寺庙)所需的权威,也源于佛塔本身的意义。
据传,佛塔本来起源于古印度的佛骨塔。作为献纳释迦牟尼遗骨(佛舍利)之陵墓的佛骨塔,日语汉字写为“卒塔婆”,之后被进一步简化为“塔”。此外,在形状上,将中国古代的楼阁样式融入佛骨塔,并加入日式风格的排列组合,由此诞生了现存的五重塔。
换言之,为了尽可能在广泛的区域内从远处也能让更多的人朝拜象征着释迦牟尼陵墓的五重塔,竭尽所能将其建成高层建筑,结果,东寺的五重塔最终成为了日本最高的佛塔。
荣登日本国宝之列的这座五重塔,其内部设施通常不对外开放。然而,在第一重塔的内部,好比大日如来的中央心柱周围安置着金刚界四佛像和八大菩萨像,四根天柱上描绘着金刚界曼荼罗诸尊等,壮观的景象,展现出压倒性的气势。元旦三天以及开放特别参观时,绝对值得前往一看。
作为历经1200年风雨的古都——京都的地标塔,东寺的五重塔的确是一座壮丽无比的塔。
订阅微信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翰文网官方微信每天为您推荐精彩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