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若要登山请注意 预防高山病的“5个对策”

(2014-07-16 15:52:50)
标签:

登山

高山病

补充水分

睡眠

运动

分类: 生活

随着夏季的来临,出门登山的时节也终于到了。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高山病。在海拔较高的(海拔1500米以上)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身体的适应。这一过程一般需要数日到数周的时间。如果无法适应环境,就容易患高山病。虽说高山病就是像宿醉那样感觉难受,但是其症状非常严重。要想治愈只能转移到海拔较低的地方。不过,即使症状轻微也有可能将你打倒。就算你不会花数周的时间去适应高原,还请记住享受高原乐趣的对策吧。

 若要登山请注意 <wbr>预防高山病的“5个对策”


补充水分

 

身体为了适应较高的海拔会流失水分和盐分。因此会引起脱水症状。虽然运动时较易出现这些症状,但是由于海拔较高的地方比较干燥、寒冷,受此影响即便没有活动也可能引发这些症状。总之,请注意补充充足的水分。不是适量即可,请尽量比平时喝得更多。平日居住在气候温暖之地的人,甚至会感到皮肤很干燥。

 

“原作者是英国人,他发现随着海拔的上升,肌肤会变得极其干燥。而我一直在山上生活到十几岁,登山的时候就会在脸部和手部涂抹保湿成分很高的乳霜,这对保护肌肤的状态非常有效。”

 

如果可能,建议在室内使用加湿器。这样就算空气干燥也能舒适的渡过。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给身体内外补充水分。

 

减少运动量

 

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活动身体本来就会变得比较困难。就算没有特意去注意运动量也会减少。不过,第一天登山的话请务必记住这一点。因为减少运动量比想象中更难。

 

海拔越高环境中的氧气就越少。不仅心脏的负担加重,呼吸也会变得急促。不到一会儿心跳就会加快,体力会被耗尽。

 

无论平日的运动习惯如何,还是减少运动量吧。特别是来到海拔较高之处的最初几天。为跑步者提供信息的网站“Runner's World”上建议减少25-50%的跑步量。这一比例是用于任何运动。

 

涂抹防晒霜

 

前往海拔较高的地方,就会离太阳越近。也就是说保护我们免受有害太阳光线侵害的空气会变得越来越稀薄。因此,必须涂上防晒霜。路透社的Darrell Rigel这样说道:

 

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要比平时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海拔每上升300米左右,太阳光的量会增加8-10%。特别是夏季,你会身处在比平地高出40-50%的强烈阳光下。

 

防晒霜是必备之物。也可戴上帽子,尽量不让肌肤露出。

 

良好的睡眠

 

虽说良好的睡眠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海拔较高的地方会变得很困难。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导致睡眠不足。美国陆军医务部进行了如下说明:

 

一旦身处海拔较高的地方,就会对睡眠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呼吸暂停的频繁出现,睡眠会被打断。很多人都会出现“睡不着”或“半夜醒来”的情况,这是由于心情不稳定以及白天困倦而造成的。这些症状都是在海拔1524米左右出现的。

 

前往海拔较高的地方时,请遵照有关一般呼吸的建议。以自己惯用的姿势入睡,用含有生理盐水的喷雾是鼻腔保持通畅。美国医疗新闻网站“WebMD”解释称“登得高,睡得低”有助于改善在高地的睡眠。

 

“登得高,睡得低”是指要在比所去之处更低的地方睡觉。例如,白天在海拔2896米的地方滑雪,夜晚在海拔2438米的地方睡觉。从高纬度转移到低纬度睡眠的方法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非常有效。

 

注意酒精的摄入

 

有种说法认为由于海拔较高的地方缺少氧气,因此容易醉酒。事实并非如此。就像以前在“饮酒相关的8个神话”那篇文章中所介绍的那样,醉酒与所处的环境无关。

 

美国的GIZMODO也曾报道过类似信息,不过,摄入酒精会让高山病所引发的晕眩变得更为严重。

 

“所处海拔较高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并不会高于通常的水平。尽管如此,感觉严重晕眩有2个原因。摄入酒精后,高山病引起的晕眩与酒精引起的醉意同时作用,就会让人觉得‘头非常晕’。”

 

再次重申一下,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补充水分、滋润身体是最重要的。酒精有利尿作用容易引起脱水症状。先过几天没有酒精的生活,等身体适应环境后再饮酒比较好。无论如何都想饮酒时,请多喝水以此中和摄入的酒精。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翻译练习&译作展示平台)

订阅微信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翰文网官方微信每天为您推荐精彩译作。

如孩童时期般享受每一天的6种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