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压力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好处

标签:
压力影响积极研究成长 |
分类: 思想 |
因为压力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必须减轻压力——事实上,这种臆想将压力的负面影响引导出来了。既然压力无法避免,那么不妨也关注其有利的一面,尝试与压力友好共处如何呢?
你正被压力包围着。它来自于截止期限、责任、一味地不断增加的工作,以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么只是思考自己究竟承受着多少压力这样的问题就会让你觉得压力很大。开始担心压力是否会妨碍自己的工作绩效,缩短寿命。
这听起来也许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假设事实上将压力变成坏人的正是“压力是有害的”这种想法,会怎么样呢?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压力,能够让它成为给生活带来有益影响的助力——这有可能吗?根据耶鲁大学的埃利亚·克拉姆和彼得·沙罗贝的最新研究(英语论文)以及《幸福优势7大法则》(德间书店出版)的作者肖恩·埃伊卡的结论,答案是肯定的。
不过,让我们回过头来,试着思考一下其他的问题:什么是压力?
一般来说,压力指的是经历(或预计会经历)困难或灾害。我们人类与其它动物一样,对压力因素都会表现出一种本能的生理反应。交感神经(攻击或逃避的反应)会变得活跃,副交感神经(安静和消化)会受到抑制,而且会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为什么会引起这些反应呢?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身体被注入了“活力”。更加警觉,注意力更加集中,为了应对阻碍发展的障碍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你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吗?
你可能会说:“且慢。长期背负压力难道不会导致身体状况变差?难道不会对免疫功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吗?”
没错。不过,也有大量证据显示,压力能够提高免疫功能。
“但是”,你会指出,“压力不是会让我们郁郁寡欢,没有精神吗?”
没错。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显示,压力能够提高精神,增加清晰度,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情况。而且在克服障碍的过程中也有增强自信的效果(这是我们最希望拥有,最持久的一种自信)。也就是说,压力既是有害的,同时也是有益的。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呢?
我敢说,此刻你肯定在嘟囔着:“问题在于压力的大小。”少量的压力可能是有益的,但巨大的压力肯定是有害的。换句话说,适度的压力会让你变得更强大,过多的压力则会将你击垮。
这个理论曾经也是心理学界的通说,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无论怎么想都觉得不太正确。判断压力的影响(不论好坏)时,令人意外的是压力的大小没有什么用处。
判断压力的影响时,最重要的因素是“你对压力所持的态度”。克拉姆、沙罗贝、埃伊卡发现,人们对压力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将压力视作有害之物的人(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如此),赞同“压力会带来负面影响,应该要回避”等说法。研究者们将这样的人归入认为“压力是消极因素”的组群。相反,认同“经受压力能让人学习与成长”等说法的人,属于认为“压力是积极因素”的群组。
克拉姆等人在研究中,以某国际金融机构近400名员工为对象,首先调查他们对压力的态度。结果发现,认为“压力是积极因素”的人,比那些认为“压力是消极因素”的人更加健康,对人生的满意度更高,工作的绩效也更加优异。
只是这样已经够让人惊讶了吧,但是还有更值得一听的报告——态度是可以改变的!就算你一直以来和大部分人一样认为“压力是消极因素”,也不必拘泥于此。在上述研究中,研究人员让400名员工中的一部分人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观看了很多时长3分钟的影片。内容分为2种,就是描写压力对健康、工作绩效以及个人成长的有益影响或有害影响。结果,看到有益影响的那组人(也就是幸运者)表示健康状态和工作绩效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他调查结果也显示,认为“压力是积极因素”的人,大多会采取有效的战略(例如,遇到有压力的工作时,会寻求他人的反馈等等)。此外,研究也表明这种类型的人容易达到皮质醇的“最适当”分泌水平。面对压力因素时,皮质醇分泌得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生理产生负面影响。认为“压力是积极因素”的话,皮质醇的分泌——就会像出现在童话《三只熊》里的小熊的粥一样——变得恰到好处。
概括总结这些研究结果,就会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压力之所以能将你击垮,完全是因为你认为它可以将你击垮。当然,要同时处理太多的工作,非常辛苦吧——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谁都会有工作过度的时候。
但是,如果你能将面临的困难与课题视作“学习与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苦差事”,那么你真的可以变得更幸福、更健康、更能干。也许你不需要减轻压力,只需要改变一下想法就好。
海蒂·格兰特·哈佛森(Heidi Grant Halvorson)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动机科学中心副主任。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订阅微信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翰文网官方微信每天为您推荐精彩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