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苦于不知“意欲何为”的人的3个禅宗教义

标签:
佛学眼前事禅宗满足努力 |
分类: 思想 |
笔者专业为哲学,在此笔者将向苦于不知“意欲何为”的人介绍值得推荐的3个禅宗教义。
■1:认真做好眼前之事,便会出彩
若尚未确定想要做何事,那么,“做什么”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做”。
有一句禅语为“真玉泥中异”。它的意思是说“若是真宝石,即使身陷泥土之中亦不失光彩”。它教导我们:不管做何事,只要努力去做,自己就能逐渐明白自己适合什么,兴趣何在。
什么都不做,或即使做了也是随便做做,那么,就始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首先,认真地去做眼前之事吧。
■2:回首你会发现走过的路始终相连
要开始做点什么事时,人们很容易会受到成见或偏见的影响,考虑得失,“都这把年纪了,也许会让人笑话”“这样做会有多少好处呢?”“会达到什么目的呢?”等等。但是,禅教导我们:因为这样想,才难以付诸行动,即便行动了,也会在过后产生诸多烦恼。
日本曹洞宗的开山祖师——道元禅师留下一首和歌:“水鸟去还来,踪迹无处寻;岂曾忘道心,来去踪不易”。天空中虽没有路,但一到春天,水鸟便会北去,而当秋天来临,它们又会准确地回到相同地点,正如这般,和歌的意思是指“鸟儿看上去像是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但它们绝不会忘记所应经过的路。”
举一个例子。有位女性,大学时代在咖啡馆打工,后就职于金融机构并取得了理财规划师的资格证书。结婚后,她去料理班学习,生了孩子以后边育儿边在咖啡馆兼职,或读经营方面的书,后来,她终于开了间自己的咖啡屋。
虽然看似她在各个时期做着不同的事情,但回头看则发现,有不少事情颇有关联。不要掺杂成见或得失等观念,坦率地埋头做现在想做的事情吧。
即便在佛教用语中也有不少人知道“知足”一词,吧。意思是“知道自己满足于什么”,但置身于信息化的现代,“知足”是件很难的事情。阅读杂志,看电视,浏览SNS的时间轴,自然就会想“好想要这个,也想要那个”。
若想了解自己的满足,应尽可能地减少获取的信息。如果你觉得“我想要!”,那接下来很重要的是你应好好想一想“这真是现在的自己所需要的?”即便它不同于世人所言的“正常”,也应试着想想“自己对什么感到快乐、对什么心定、不擅长什么?”
以上内容,是笔者向苦于不知“意欲何为”的人介绍值得推荐的3个禅宗教义,大家觉得如何?禅教我们不要将考虑这考虑那视为好事,要努力行动,重视感觉。尝试动用身体多过动用大脑吧!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订阅微信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翰文网官方微信每天为您推荐精彩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