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激怒他人时的处理方法

(2014-04-07 14:07:59)
标签:

激怒

思考

杂谈

分类: 思想

为什么会出现争吵?而且越吵关系越僵。当自己的想法意图对方的实际情况不吻合时,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扑朔迷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并不是向对方说明自己的本意而是先要与对方产生共鸣。布雷格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处理日常人际关系的方法。

 

我迟到了。和妻子埃莉诺约好晚上7点在餐厅碰头,但是已经晚了30分钟。因为与客户的会议时间延长了,所以我有辩解的理由。而且会议结束后我一刻也没有浪费,马不停蹄地赶来吃晚饭。

 激怒他人时的处理方法


抵达餐厅后我向妻子道歉说我不是故意迟到。

 

就算是这样。不好,妻子生气了。

 

对不起。但是,我也没办法。我向她说明客户延长会议的事。然而,似乎这一举动并没能安抚她,反而使事态越发恶化。所以,我也变得恼火起来。

 

因为这样,晚餐也变得食不知味。

 

几个星期之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一位朋友肯·哈迪,他是家庭治疗方面的专家。他笑着说:

 

你犯了一个典型的错误。

 

我吗?你说我才是犯错的一方?我装作开玩笑般回答。

 

是的。而且你刚才又重复了那个错误。他继续说道,你执着于自己没有故意迟到这一立场。但问题并不在于你本意如何,而在于你迟到这一事实。而且你们沟通的关键是你的迟到会给埃莉诺带来怎样的影响。

 

换言之,我把重点放在了自己的意图上,而我的妻子则把重点放在了结果上。我们谈话的主题完全不同。结果我们都觉得被对方误解了,无法得到对方的认可,并因此而生气。

 

越想肯说的话,我就越意识到这场战争---本意vs结果---是扰乱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因。

 

最重要的,不在于怎么想,也不在于怎么做。为什么呢?因为对方没有体会过你的想法和行为。他们体会到的是你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

 

试着看看其他的事例。假设你给同事发电子邮件说,你应该在会议上多多发言。

 

同事如此回复。如果你能控制一下自己的发言,我也就有发言的机会了。

 

显然你会觉得受伤。并且会再发邮件解释第一封邮件的本意。我不是故意要伤害你。只是想给你一些参考。同时,你也会因对方充满火药味的回复而觉得沮丧失望。

 

不过,即便如此事态也不会有所好转。对方会引用你的第一封邮件回复说,看到这些,你会明白对方的感受吗?你再次回信。用粗体字写道:所以,我不是那个意思!

 

为了摆脱这种负面的循环,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事实上,这种方法出人意料的简单。假设你做了让某人不知如何是好的事(无论谁对谁错)。这时,要承认你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然后开始对话。至于你的本意如何,最好之后再说——很久以后。不,最好以后也不要说。因为,从结果来看,你的本意如何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当你不认为对方对此的说法是对的,或合乎常理时,该怎么办呢?这也无所谓。因为,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达成一致意见。而是为了理解结果。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应该对妻子说些什么呢?

 

你生气是应该的。30分钟一直坐着等很难受吧。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也许你认为我觉得和客户在一起所以迟到也没有关系。让你等了这么长时间,真的很抱歉。

 

这些都是真话。我们需要做的是认同对方眼中的现实,这对维护双方的关系非常重要。肯对我说:如果你看到的现实被对方否定了,那么便会变得无心维系彼此的关系吧。的确如此。

 

之前提到的电子邮件的往返争论,与其表明你的意图,不如这样写。批评你在会议上的态度,而且还是通过邮件的方式,想必影响了你的心情。虽然听起来像是在责怪你,让你觉得我忽视了你在会议中的努力。

 

虽然我说过方法很简单,但是并没有说很容易。

 

最困难的就是情感上的抵触。因为我们常常只会考虑自己存在的问题,而要认识他人的问题却非常困难。当你的问题成为对方的问题,或对方的问题成为你的问题时,就更加困难了。当对方强烈谴责你,或是你觉得被对方误解时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与对方产生共鸣,接受对方对自己的批评,会有一种背叛自己的感觉。

 

然而,并非如此。因为只是要与对方感同身受,而不是欺骗自己。

 

幸好,有一个和解的秘诀。当对方生你的气时,试着这样想象——愤怒的矛头对准的并不是你,而是其它某个人。然后,思考一下作为第三方听到这些话时你会如何反应,并尝试按所想的来行动。估计你会侧耳倾听对方的话并告诉对方“生气是理所当然的”吧。

 

假设结果你未能说能本意,会怎样呢?事实上,我通过实践积累发现了惊人的事实。如果能够对自己带来的结果表现出理解,那么想要将本意正当化的心思也会随之消失。

 

原本,说明自己的本意就是为了修复与对方之间的关系。但是,通过与对方的感受产生共鸣,已达此目的。通常情况下,双方在这个时候都应已经做好了前进的准备。

 

虽说如此,要是仍然想要说明本意呢?当对方感到你已经明白了他的感受,听进了他说的话,获得理解之后,再说明就好。

 

若能做好这些,不仅两人的关系能够得到改善,还能带来很多其他的好处——那就是自己的行为也有所改变。

 

与妻子交谈之后——也就是,真正理解我的迟到对她造成怎样的伤害之后——我比以前更能遵守约定的时间了。

 

彼得·布雷格曼(Peter Bregman

CEO以及领导提出建议的战略顾问。最新著作《掌握最棒的人生与工作的18分钟法则》(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翻译练习&译作展示平台)
订阅微信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翰文网官方微信每天为您推荐精彩译作。

金泽大学阐明植物体内存在的解毒机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