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早期教育前的5个心得

标签:
早期教育个性父母目标杂谈 |
分类: 思想 |
开始早期教育、幼儿教育之前,不仅仅是孩子,父母也同样有些必须要学的东西。俗话说“儿女不知父母心”,然而,反之亦然,“父母不知儿女心”。由于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言行而成长的,因此在早期教育、幼儿教育之前,父母必须要理解这种环境,创造这种环境。
1、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金子美铃)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由于成长的过程完全不同,不要将他与眼前狭小团体中的其他孩子比较并为此时喜时忧,要抱着将他培养成创造未来世界的一员这种心情,带着豁达的胸襟关注他的成长。
2、发现个性
每个孩子必定有其独特的个性。这种萌芽,一定会在这里或那里出现吧。比起不能做的事,父母应该观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给与鼓励,并为其提供广阔的环境。最重要的是发现、灌溉孩子萌发的嫩芽,不要错失。因为孩子一旦觉得不有趣,马上就会厌倦。
3、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在青春期(独立期)之前,无论是孩子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式还是大脑的使用方法,都是一边模仿父母一边成长的。会不会嫉妒、羡慕、怪罪别人。能不能珍惜、感谢他人的心意,选择正确的道德观生活。育儿中有很多可以通过父母自己的自问自答来进行改善的启示。
4、有目标(里程碑)就OK。幼稚园小学入学考试不是最终目标
因为过于热衷,所以也有理解错目标的情况。一开始明明非常清楚,然而一旦开始,就会比较、羡慕、自大。有时越想越觉得必须做,结果就做了。这种时候,最好思考一下究竟是为了什么才开始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的。
是为了“增加孩子未来的可能性”。父母热情高涨,拼命面对,有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结果。孩子的人生,要由孩子自己创造,他们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将入学考试作为拓宽根基的必经之地,开阔视野。
5、成为独立的人
说到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很容易想到大脑的开发、英才教育、才艺那些以学习、运动为目的的眼前结果,但是这些很容易商业化,有一种经常被挂在嘴边的倾向。当然,给大脑、身体、心灵一些刺激是很重要的,不过若是作为手段就有必要控制。
此外,为了成为能在将来社会中挣钱生存的人所以从小就要进行基础教育。不仅要做到别人所说的事情,也要做到“自己思考,自己研究,自己行动”。“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在意识到这些的同时,是否给大脑、身体、心灵一些刺激,结果将会大不相同。
觉得如何呢?如果想要开始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的话,首先把这5点作为启示,夫妻之间商量一下,务必花些时间寻找每个家庭的想法。正确答案并非只有一个。
然后,请注意避免出现父母双方各自抱着各自的观点去教育。在欠缺平衡的环境中育儿,不止会让父母出现育儿神经衰弱或抑郁,以后也会给孩子造成负担。要和爷爷奶奶等分享适当的情况,增加育儿的帮手。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育儿活动中,也能创造一个利于孩子的良好环境。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订阅微信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翰文网官方微信每天为您推荐精彩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