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力量

标签:
摄影照片国家地理摄影师力量杂谈 |
分类: 思想 |
国家地理的摄影师们手持相机探索着无人踏足的土地,通过照片传递着不为人知的真相。而如今,摄影已经成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摄影,有一种感动人心、改变世界的力量。
若通过将事实真相以眼睛可见的方式展现从而成为对抗邪恶的武器,那么也能开启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在此纪念《国家地理》杂志创刊125周年的特刊中,我们将基于“见证”、“证明”、“维系”、“揭示”、“歌颂”、“保护”这些关键词,向大家传递摄影的力量,送上一期值得珍藏的特集。
◆ ◆ ◆
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出现在19世纪。
而距今125年前的1888年《国家地理》杂志正式创刊。由于当时只是一份严肃的协会会刊,主要目的是提高与普及地理知识,因此最初时期杂志上只有文字内容。是一本与摄影毫无关联的质朴的杂志。
不久之后,国家地里协会的探险家们开始使用相机。并用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无数照片装饰杂志版面,它们不仅改变了读者的观点,有时甚至改变了读者的人生。就这样,照片逐渐成为杂志最大的卖点。
如今,整个世界都充斥着无以计数的照片,时时刻刻都有大量的图像被上传至互联网。随处可见的镜头闪光,仿佛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中所描绘的监控社会真的已经到来一般。
即便是在这样的现代社会中,伟大的照片依然可以改变我们熟悉的世界,让看过的人无法再用昔日相同的眼光来审视眼前的世界。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们创造出的杰出照片,具有一种引领我们前往未知世界的力量。
令人憧憬的职业——“国家地理摄影师”的真实情况是什么?
每当我提到自己在国家地理杂志工作时,每个人都会露出惊讶、兴致盎然的表情。
当然,我也能预想当我不得不添上一句“其实也就是个写写文章的人”时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在世人眼中,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是一群寻找美景、在世界各地旅行,从事着人人羡慕的职业的人。若看过电影《廊桥遗梦》,你就会充分理解。
然而,与这些摄影师一起工作过多次的我,却从未羡慕过他们。因为行李超重、恶劣天气、不完备的摄影许可等障碍总是伴随着摄影。而骨折、感染疟疾、入狱监禁这样的灾难也时常发生。顾不上与家人度假、庆祝生日以及孩子学校的汇报演出,几个月不在家也是理所当然。在充满敌意的摄影采访国艰苦奋斗,或在树上度过一个星期,甚至陷入吃昆虫裹腹的窘境。对于他们无论身处多么悲惨的境遇之中都能平静地接受的胆量,我一直深感钦佩。
采访中,我曾多次看到摄影师们花上数日甚至数周时间与拍摄对象一起生活的身影。细细聆听对方的述说,发掘出必须向全世界传达的故事后,才举起手中的相机。也有一些摄影师花费数年的时间深入到一些外人不易融入的世界,如北欧游牧民族萨米的村落,以及新几内亚的野鸟乐园等。摄影师们不用捏造的照片混淆事实,而以拍摄出镜头两端之人心意相通的照片为目标。
乔·罗森塔尔拍摄的飘扬在硫磺岛上的星条旗,阿波罗8号的宇航员拍摄的蔚蓝色地球。任何一位专业摄影师都渴望拍出这样一张“世纪之作”吧。但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们追求的并非是这样一个“历史的瞬间”。印刻在读者心灵深处的那张照片,不是历史上的某位大人物或某个事件的照片。而是1984年,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在巴基斯坦难民营中所拍摄的那张阿富汗少女的照片。
出现在第二年6月刊封面上的12岁少女莎巴特·古拉的绿色眼眸,用无数杰出的外交官联合起来也无法达成的巨大力量震撼了全世界。少女的眼神深深地刺入了我们的心灵,让平日对阿富汗毫不关心的世界停下了脚步。我们瞬间理解了少女的控诉,无法不伸出援助之手。
在每天照片如洪水般泛滥的当今世界,她的眼神是否具有传达信息的力量,能否传送到看者的内心呢?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订阅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