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业母校对人生有多大影响?

(2014-01-28 16:59:49)
标签:

毕业母校

人生

幸福

学历

社会地位

杂谈

分类: 社会

毕业母校对今后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为了弄清这一点,PRESIDENT杂志对在关东,关西就职的19702010年代的共1000名男女进行了问卷调查。

 毕业母校对人生有多大影响?

调查概要/通过乐天调查的协助, 12826日在网上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在关东,关西上班的男女性各500名。

首先,就职活动。有59.7%的人回答影响很大。35.0%回答多多少少有影响,实际回答毕业母校对就职活动有影响的人接近95%。不要完全相信企业在面试录用人才时候说的不问学历或许是比较英明的。

 

然而在跳槽活动中,回答影响很大的人大幅减少,只有29.5%,回答有点影响的有46.5%,虽然比例有点高,但跟就职相比毕业母校对跳槽的影响有所减少。

 

关于年收入,升职方面,回答毕业母校有影响的人占到6成。虽然有的公司是完全看重实力,但是在传统企业还存在学派势力,不仅是刚入公司时,就连将来的晋升也会看中毕业母校,似乎这种倾向在企业中仍然根深蒂固。


毕业母校甚至对结婚恋爱也有影响。回答对结婚有影响的人接近7成,对恋爱有影响的接近半数。恋爱暂且不说,一旦说到结婚,跟毕业母校,就职企业的品牌,年收入,晋升等都会直接产生很大的影响。


不仅是毕业母校的名字,大学里丰富多彩的邂逅,人脉关系,就职活动中对毕业生的支援等,大学所拥有的这些资源差距都会对人生产生影响。


回答毕业母校对个人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有影响的人只有43.0%,而回答对工作有影响的人变多。结果显示,回答毕业母校对人生整体的满意度和幸福度有影响的人占到半数。写了《大人养成讲座》(1993年)等著作,对泡沫经济年代的年轻人文化很了解的专栏作家石原壮一郎(出生于63年、埼玉大学毕业)说到虽说毕业的母校是一生的标签,但如果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母校,那就是不幸的开始。成功的人不会过分在意自己的母校


 毕业母校跟之后的社会地位有关系,对幸福度也有影响,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既然已经毕业,再纠结于母校也于事无补。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跳槽来说大学的名声关系不大。


纠结于学历的人,是那些不被社会恩宠的人吧。高学历的人说我明明是某大学毕业的,低学历的人说反正我是某某大学毕业的,非要死拽着学历不放。但只要出了社会,就是实力决定成败,没有太大的差别。比起大学的名声差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能力差。把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度归咎于学历,不过是责任转移罢了。(石原)


石原表示要消除母校情结,可以从40多岁的泡沫经济年代的人的生存方式找到启发。

现在的40多岁的人,在找工作难的年轻人看来很轻松,其实他们也是勇敢地度过了泡沫经济和里曼危机才走到现在的。年轻的时候明明没有那么多钱,买了汽车,滑雪运动,约会等也要花钱,尽情地享受当下。趁着20多岁年轻的时候不要过于安稳,好好的体验当下,这样上了年纪感到的幸福度会更高。绝不能在20多岁的时候过于踏实,到了40多岁反而成了无处可用的废柴。


不要把就业和恋爱的失败都归咎于大学,任何事都要尽情享受。积累经验,慢慢习惯大人的世界。这才是从被学历束缚的社会向大人的实力社会的转变。


本次的调查中,也询问了各年龄段在周围人看来就职时赶上运势很幸福的样子现在也很幸福的人的毕业母校。

70年代进入公司的人中,男性主要是早稻田,庆应,京大,东大等大学,日本、近畿、同志社等大规模传统学校并列。比起进入公司时,入职40年后中央,立命馆,上智等大学毕业的人现在的幸福度很高,这都是些幸福度有所提升的大学。


女性中女子大学的幸福度较强,但入职时和现在的成员更换这一点很耐人寻味。也就是说入职时的兴奋劲和现在的幸福度没有多大关系。


80年代进入公司的人中,男性仍然是传统学校占据上位。另外亚洲大学进入排名这一点让人感到了时代的变化。女性仍然和70年代一样,入职时和现在的更换现象很常见。


进入90年代,明知大学的入职幸福度首次进入前十,女性是青山学院,上智,立教等,女性印象强烈的共学大学的入职排名变高。但是,令人关注的是这并没有跟现在的幸福度挂钩。果然跟名门女子大学相比,社会地位较高的毕业生还是很少。


这一倾向也出现在00年代,女性较幸福的大学有法政,明治等质朴刚毅的大学。通过新建学部和再开发校区等进行大学改革,这些学校成功地开辟了受女性学生追捧的路线,社会评价也有所提高。


进入10年代,立命馆大学的男女十分活跃,女子大学从排名中几乎消失。人们很关注今后女子大学该如何重新提高幸福度。


有的大学的毕业生就职时和现在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这一点很耐人寻味。另外还有一个令人吃惊的结果,热心于教育事业的大学毕业生从社会整体看来较幸福。在考虑自己孩子将来升学的时候,最好也关注下这些大学的最新动向。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翻译练习&译作展示平台)
订阅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金泽大学阐明植物体内存在的解毒机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需害怕犯错
后一篇:切断恶性循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