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搬运巨石的?

标签:
巨石阵吴哥窟复活节岛金字塔考古杂谈 |
分类: 自然 |
吴哥窟和埃及金字塔、巨石阵、复活节岛的巨石人像均使用有巨大的石材。在那尚无叉车和油压式起重机、卡车等搬运工具的时代,人们又是如何搬运重则几吨的石材的呢?
在美国俄勒冈大学研究复活节岛的波利尼西亚文化的考古学家Terry
Hunt先生指出:“古代人具有不逊色于我们现代人的才智。人们往往会不经意间忽略这一点。”
下面介绍几个古代人为了从采石场搬运巨大的石材而研究出的独创方法。
◆复活节岛的巨石人像
从火山岩上切割而出的巨石人像重达4.5吨至73吨。将其设在距离采石场10~12公里远的面向海的高地,研究界一直在针对搬运方法进行讨论。
如从“一个劲儿地拖着搬运”的说法到“将‘橇’放在由圆木头排列做成的滚轴上进行滚动搬运”的说法,各类说法不胜枚举。
1986年,挪威的探险家Thor Heyerdahl先生与捷克的技术人员Pavel
Pavel先生二人倡导“在站立状态下进行搬运的说法”。2011年前文所提及的Hunt先生及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Long Beach)的考古学家Carl Lipo先生二人则研究出“使其步行”的方法。
Hunt先生和Carl先生观察尚未完成的巨石人像发现其腹部肥胖而使其易向前倾,从而想出了“以形似字母D的底部为中心晃动着进行移动”的方法。
2011年,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探测协议会出资进行的实验中,Hunt先生和Carl先生在高3米重5吨的巨人石像复制品上捆上绳索,并由18人一同边左右晃动复制品边行走着前进,该尝试取得了成功。
移动距离为40分钟100米。Lipo先生推测,如果使用此方法,数周时间便可横穿该岛。
◆吴哥窟
柬埔寨吴哥遗址曾是9~15世纪繁荣昌盛的高棉王朝的首都。其中吴哥窟更胜一筹。
吴哥蔓延至因河川的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冲积平原。据研究古都的专家Christophe
Pottier先生称,约莫9世纪时,人们将使用周边地区的粘土做成的砖块用于兴建寺院。Christophe
Pottier先生担任法国远东学院(法语简称EFEO,又译作法兰西远东学院,是法国一所专门研究南亚、东南亚和东亚文明的国家机构。——译注)曼谷中心的代表。
至10世纪人们开始使用石材。但是,砂岩台地的采石场位于50~70公里的远处。
据Pottier先生称,寺院所使用的石材中90~95%重达200~300公斤。初期的研究者们认为,人们是利用道路将石材搬运至吴哥的。
Pottier先生说道:“然而30~40年前发现了一条连接吴哥和采石场的运河,于是新的说法便浮出了水面。”据说在雨季时将石材放在木筏上运送至吴哥的可能性非常大。
Pottier先生推测,只要木筏到达目的地,剩下的距离便很短,因此当时人们使用了木制滚轴进行移动搬运。
◆巨石阵
英国的巨石遗址——巨石阵主要使用有两种石头。即用于遗址的中心部分组成圆形的火山岩——蓝砂岩(blue
stone)和用于外围摆列的巨大砂岩石(Sarsen石)。英格兰伯恩茅斯大学的考古学家Timothy
Darvill先生解释道,砂岩石(Sarsen石)是从40~50公里远的较近的采石场搬运来的。
将石块放在“橇”上,再将“橇”放在滚轴和横杆上滑行进行搬运的可能性非常大。Darvill先生称“几个实验均证实了其可能性。”
据推测,由于大型的砂岩石(Sarsen石)的重量达约36吨,因此需150人拉运。
另一方面,蓝砂岩(blue
stone)的产地位于距离250公里远的威尔士。Darvill先生指出,威尔士距离搬运目的地——索尔兹伯里平原路途遥远,需要使用其他途径搬运。
“存在多个途径,但均需渡过大的河流或通过海岸附近的海上。”通过实验已证明:即使是最大的蓝砂岩(blue
stone)(3.6吨)也可使用木筏进行搬运。
◆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上堆积的石灰岩和砂岩最大的重达数百吨,据预测,难以将其从采石场搬运至此。
Per
Storemyr先生是在瑞士进行研究的地理考古学家,非常了解古埃及的采石场。他说道:“人们极尽可能地利用了尼罗河。”
“古埃及的采石场多半位于尼罗河沿岸,运输距离较短。”但是,从距离兴建地数十~数百公里远处且离尼罗河很远的采石场搬运时,有效利用“橇”和滚轴将石材搬运至河边的可能性非常大。
Per Storemyr先生表示,阐明古代的搬运方法非常困难。尤其是在陆地上很有效的木制滚轴在长距离搬运时则完全派不上用场。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翻译练习&译作展示平台)
订阅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