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从喜欢的音乐领域看出性格?“音乐与人”的相关研究

(2013-12-11 11:52:30)
标签:

音乐

大脑

感情

性格

乐器

杂谈

分类: 生活

笔者因为十分喜欢音乐,在工作的时候,也经常借助音乐的魔力 。但是,关于音乐对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带来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总要的作用,不知不觉中,就会给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带来各种反应。

可从喜欢的音乐领域看出性格?“音乐与人”的相关研究

 

人们知道音乐对大脑的各个部分会产生影响。以下是这种关系的图解。本文只能对此进行简单的说明,首先请看图片。

 

 

【音乐和脑的关系】

进入耳朵的音乐,在大脑各个区域进行处理。关于音乐与大脑到底有多大的关系这一点,一直到1990年初脑功能设想实用化为止,几乎无人知道。有关音乐处理的脑内主要区域如下所示。

 

 

脑梁:连接大脑左右半球。

运动区域:身体运动的时候,踏出脚的时候,跳舞的时候,弹乐器的时候使用。

前头前皮质:进行预测、判断预测是否准确

伏隔核:关于对音乐的感情反应

扁桃体:关于对音乐的感情反应

感觉区域:在演奏乐器和跳舞的时候,带来触觉反馈

听觉区域:进行听到音乐最初阶段的处理。接收分析音色。

海马:记忆音乐和音乐的体验、情境。

视觉区域:看到乐谱、确认演奏者和自己动作时候发挥作用。

小脑:有关迈脚、跳舞、演奏音乐等身体的活动。另外,跟音乐的感情反应也有关系。

 

 

听到欢快、悲伤的音乐,无表情的脸部会发生变化。

如果听到的音乐特别欢快或者悲伤的时候,人们就会意识到这一点。其实这并非听到曲子的人的心情这样的主观问题。我们的大脑对于欢快的音乐和悲伤的音乐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这一点是很明确的。

 

 

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欢快的音乐和悲伤的音乐带来的影响也会变化。根据某项研究,听完简短音乐后的脸部无表情的被实验者们,会被刚听到的音乐的旋律牵引,表情变得开心或者悲伤。即使一开始是不同的表情后面出现的倾向也是一致的,但越接近无表情,音乐的影响就表现得越是明显。

 

 

关于音乐给我们感情带来的影响,还有其他很有意思的事例。其中之一,关于音乐的心情,有“理解”的感情和“实际体验”的感情两种说法。也就是说,人并不会陷入某一曲子所表现出的同样的心情,而是对于音乐中含有的感情表示理解。有些人即使听到悲伤的音乐,也没有陷入沮丧仍然可以享受音乐,这一说法就可以说明这一现象。

 

 

和实际生活不同,音乐是即使听到实际也不会对你自身带来任何危险隐患。只有“理解”了曲子里含有的感情,才真正不会变成那种心情。这或许也可以说是体验其他人的感情。

 

 

“适度的噪声”可以提高创造力

想整理下待办事项的时候,想把在听的音乐的音量开大吧。但是,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时候,高音量音乐可不能说是最合适的背景音乐。

 

 

的确是这样的。如果噪声标准过高的话,精力会分散,但比起完全没有杂音的场所,有适度的噪声环境的场所更有利于发挥创造力。

 

 

说到这种结构,是因为适度标准的噪声可以提升作业的难易度,因此可以促进抽象思考,进而促进创造力的提升。换句话说,在解决比正常情况下费力的工作时,听适度噪音标准的音乐可以提升创造力。

 

 

喜欢的音乐可以看出性格?

关于这一点,还需要进行思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关于这个的调查对象只限于(笔者所知道的)年轻成年人阶层。即使这样,仍出现了令人很感兴趣的结果。

 

 

某项研究中以处于想更多了解对方这一时期的情侣为对象,观察了各自最喜欢的10首曲子,结果表示对于对方性格的特点,由此可进行高精度预测。该研究中,对调查对象,采用了性格形成的5个特性。分别是对新体验的积极性、外向性、协调性、诚实度和感情的稳定度。

 

 

有意思的是,从某人对音乐的喜好可以很容易推断的特性和无法推断的特性这一点也很明确。例如,对新体验的积极性、外向性、感情的稳定度是由喜欢的音乐很容易推断出来的,然而诚实度和音乐兴趣似乎没有多大关系。

 

那么,下面给大家介绍下英国亨瑞瓦特大学研究所发现的各种喜欢的音乐领域下的性格特征。

 

 

喜欢黑人音乐“自我评价高、有创造力、外向稳重,容易接近

喜欢爵士:自我评价高、有创造力、外向、容易接近

喜欢古典音乐:自我评价高、有创造力、内向、易于接近

喜欢RAP:自我评价高、外向

喜欢歌剧:自我评价高、有创造力、稳重

喜欢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努力的人、外向

喜欢雷吉:自我评价高、虽然有创造力但并非努力的人。外向成熟、易于接近

喜欢舞曲:有创造力、外向、不稳重

喜欢东南亚音乐:自我评价低、有创造力但并不努力、也不稳重

喜欢印度音乐:有创造力外向

喜欢摇滚、重金属:自我评价低、有创造力但并不努力、也不外向、稳重易于接近

喜欢热曲:自我评价高、努力的人外向且稳重。但是没有创造力,也不能说易于接近。

喜欢灵魂音乐:自我评价高、有创造力且外向。稳重易于接近。

 

 

学习乐器可提高运动能力和推理能力

虽说让孩子学习乐器会给教育带来很大的效果这一说法几乎是定论,但实际上好处超过了大家所知道的。某研究发现,学习乐器3年以上的孩子和完全没有学过乐器的孩子相比,对声音的识别能力和细微动作等技能明显更加优秀。

 

 

颞上回和视觉区域能力提高”

学习乐器的孩子在词汇量和不使用语言的推理能力测试中都超过没有学过乐器的孩子。所谓的不使用语言的推理能力测试是指可判断对眼睛看到的信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找出各种类型模式之间关系、相似度和区别的测试。这些能力看起来和音乐教育没有很大的关系,但实际上学习乐器对于多种重要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

 

 

听古典音乐可提高视觉注意力

学习乐器、听音乐不仅只对孩子有益处。某项以脑中风患者为对象的小型研究发现,听古典音乐的时候被实验者的视觉注意力有所提高。

 

 

该研究是在白噪声状态和无声状态下进行,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和之前提到的环境噪声的研究一样,效果最差的是在无声状态下进行的实验。因该研究实验规模十分窄小,关于结论今后有必要进行检证。但是,关于音乐和噪声会影响到听觉以外的感觉和能力(该情况是视觉)这一点,不正是十分有趣的话题吗?

 

 

音乐可提高锻炼效果

关于运动中的音乐效果,从很早之前就有这样的研究例子。1911年美国研究者Leonard Ayres进行的实验中发现比起无声状态,边听音乐的人蹬自行车踏板的速度更快。

 

 

该结构是因为听音乐可以消除与大脑疲劳有关的紧急信号。人的身体如果感到疲惫就会想停止运动,给大脑传输“想休息”的信号。但是听音乐的话,可以转移大脑注意力,从而容易忽视这种疲劳信号。

 

 

最能发挥音乐效果的主要是运动强度为轻度-中度的锻炼。负荷过重的锻炼,因为运动太吃力,音乐转移大脑注意力也比较困难。

 

 

另外,实验结果也发现边听音乐可以克服运动的痛苦,不仅可以忍受更长更难的运动,还可以提高能量消耗率。根据2012年的研究,边听音乐边踩脚踏车脚蹬的人比起在无声状态下进行同样运动的人消耗的氧气量少7%。

 

根据最近的研究,对锻炼有效果的曲子的节奏限度为145BPM(1分钟145拍),超过这一节奏也不会促进兴奋。在准备锻炼用的音乐单的时候,要记住这一点。关于不同类型音乐的节拍,用下图进行了总结。

 

 

【不同类型标准的曲子的节拍(1分钟的拍数)】

爵士:???

迪斯科:120

Pop:110-140

Hiphop:110-140

House music:120-135

Dubstep:140左右

Drum and bass:150-180

 

这些不同的“节拍”和实际我们进行的运动结合起来,音乐和锻炼的节拍合起来的话,就可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运动的节拍。将上图和下表结合起来使用的话,肯定可以以不吃力且最适度的状态进行运动。

 

 

【一般运动的节拍】

对照你运动的种类和强度,就能发现最合适的步调。

(左)跑步

(右)散步

慢速

140~150BPM

100~110BPM

普通

150~160BPM

110~125BPM

快速

160~175BPM

125~135BPM

 

※ 再次需注意一点。最合适的节奏因人而异。在听音乐前,首先侧耳听下自己身体的声音吧。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翻译练习&译作展示平台)
订阅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金泽大学阐明植物体内存在的解毒机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