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尝试通过道路清洁工作改善酒精依赖症

标签:
荷兰酒精依赖症工作喝酒杂谈 |
分类: 社会 |
依靠国家预算和社会捐赠运营的支援团体“rainbow基金”的代表Gerrie
Holterman说:“这些患酒精依赖症的人们在奥斯特尔公园争吵、发出噪音,对女性说些令人不快的言语等,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Gerrie Holterman继续说道:“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忙起来。只要他们总是做些事情,就不会造成问题。如今,公园里没了他们的影子,他们喝酒的量减少了,饭食也改善了。白天有事可干比什么都重要。”
这份工作的报酬是一天10欧元(约合1300日元)和半包香烟,另加5罐易拉罐啤酒。早上工作前提供咖啡,有提出喝酒要求的允许喝5罐易拉罐啤酒中的2罐。另外2罐和午餐一起享用,最后1罐在工作后享受。包括午餐的休息时间在内,工作时间至下午3点半,每个人一周“上班”三天。
对反社会行为问题采取如此富有想象力的办法,这在其他国家也许是无法接受的。确实不愧是荷兰的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
■对生活进行时间规划
Holterman坐在一张大桌旁,忙着登记各人喝掉的啤酒罐数。如果他有事走开一下,这些患酒精依赖症的人们会自己登记啤酒罐数。他们之间彼此信任。
一位名叫弗兰克的参加者(45岁)颇有些无奈地说:“我想这个集体的每个人心里都在想,如果领不到啤酒就不会来这里了。要有行动必须有酒。这是酒精依赖症患者的一个不便之处。”
所有参加的成员都说这里很快乐,都是主动参加的。一名匿名接受采访的成员评论说:“生活中的时间得到了分配。我已经有很多年,每天漫无目的地度日。我甚至不知道计划是一种什么东西了。所以,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很好。”
附近的居民也很欢迎,每天都能看到居民们和做清洁工作的参加者们打招呼的情景。一位女性站在某家大门前,她说道:“他们干这些工作,比在公园瞎晃荡好多了。”
■参加者们对该举措的效果有不同看法
但是,这份工作对改变患酒精依赖症的人们的饮酒习惯有多大效果,看法不一。原先当面包师的文森特(48岁)说:“一天忙下来,我到家后就不会特别想喝酒了。虽说是边喝酒边干,可我也在正经工作呢。我也有种对社会做贡献的满足感。而且,分给我们的啤酒度数也低,只有5%,不像从前我喝的酒精度都是11%或者12%。”
不过,弗兰克还是有点怀疑。他说:“当然,我们没有像从前那样固定的喝法,但我认为酒量并没减少。回家的路上我会去超市,把赚来的10欧元换成啤酒。”此外,在没有集体活动的日子里,又会恢复原有的习惯,“超市早晨8点一开业,我们就是头一批顾客。而且是来买酒的。”他又说道。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翻译练习&译作展示平台)
订阅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