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即使取得成果也涨不了工资呢?

标签:
工资附加价值供需关系年功序列技能杂谈 |
分类: 职场 |
“工资是这样定的”,这类说法其实是骗人的。
以前,我曾看过一位金融理财师写的书。书内写道:“工资为自己所创造的附加价值的三分之一则合理。”自己创造的附加价值,就是指自己工作所创造的毛利润(销售额-原价)。将其中的三分之一作为自己的工资则是恰当的数目。
这让人怎么也无法信服。继续往下看想了解到底是何理论,但书中并未写到支撑此理论的依据。
试想一下,“自己所创造的附加价值(纯利润)”到底是多少,无从了解。公司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很多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与工作有着关联。假如自己是营业担当,即使卖给客人100万日元的商品,这也并非自己一个人的功劳。
因为上司制定了战略,所以自己才得以外出对客户展开销售工作。因为会计人员帮忙处理传票,所以自己才能专注于销售工作,因为法务人员为自己规避了风险,所以自己才能开展工作。
那么请问,你卖了100万日元的商品,你到底创造了多少纯利润呢。这无从了解。
上文所提的所谓的“附加价值的三分之一”可能来源于经营上所说的“公司的三分之一的纯利润用在人员开支上更为合理”。(人员开支的理想基准是不是纯利润的三分之一,还有待考究)。
只是,这样一来就变成“纯利润如果少的话人员开支也要减少才合理”。当然,在经营者看来大概是“合理的”,但是从员工立场来看则说不通。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意味着没有利益便不用付工资了。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关于“工资是这样定的”的假说。虽然是我们自己设定的,说“假说”也有点奇怪。但姑且还是试着验证一下这些“假说”吧。
主要阐述的三个假说是“劳动力的需求·供给平衡说”“忠诚度说”“技能熟练度说”。
那么看一下具体内容吧。
假说1:“经济繁荣则工资就上涨,经济萧条则工资就会下降”说(劳动力的需求·供给平衡说)
这一说法认为“劳动者的工资,是由劳动者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决定的。”一般性的需求与供给的法则也适用于工资。
例如,经济好转后,企业想增加人手,就会增加招聘,这样对劳动者的需求便会增多。与此相对,如果劳动力的供给量(劳动者的人数)保持不变的话,从供需法则来看,价格便会上涨,也就是说工资会上涨。
相反,由于经济不景气,企业不招聘劳动者的话,对劳动力的需求便会下降。因此,按照供需法则,价格就会下降(工资降低)。
假说2:“从年轻员工处获取‘金钱抵押’”(忠诚度说)
这是解释日本的年资制度的工资不断上涨的假说。
为什么年长的职员工资比年轻职员高呢?即使做着同样的工作,对公司的贡献度也相同,而年轻员工的工资却低,这是为何呢?这是因为,年轻员工在为公司“存款”,工作年限增加后便开始支取这些存款。这个假说是基于这样的想法。
公司为培养人才耗费庞大的成本。因此,好不容易培养出的人才如果一个接一个跳槽的话,公司将变成单纯的人才培养志愿者。为避免这种情况,开始收取非人质的“金质(金钱的抵押)”。年轻员工若中途跳槽,便得不到之前存储的“存款”,因此,为了拿回“金质(这些存款)”,便会在公司长久地工作下去。
假说3:“越年长技术水平越高,工资也上涨”说(技能熟练度说)
这也是阐明日本企业的工资采用年资制度,不断上涨的说法。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工资也会上涨,这是因为劳动者的技能(技术、能力)也会上升。这就是此说法。
看正式员工(全体)的工资结构,会发现50-54岁之前工资一直在上升。
其中,若只看连续工作的人(未跳槽的人)的工资曲线,会发现其工资上涨幅度比其他人的要大。相反,跳槽的人的工资的上升率低于整体水平。从这可以看出,工资一般“随劳动者的连续工作年限而增高”,也就是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时间长的人工资比其他人要高”。
从这可以看出对工资的决定方式的某种观点。那就是“在日本企业,连续工作的年限越长,在该公司的工作技能越熟练,因此工资就越高”。
长年工作就会熟悉公司的业务,完成公司业务所需的技能就会提升。从其他公司跳槽来的人,即使有着同样的社会工作经验,但不熟悉该公司的工作,也未熟练掌握在该公司工作所需的技能。因此,工资也会因连续工作的年限而变化。
以上三个假说都有所不足,因为它们都只解释了一部分。
正如之前所介绍,有几个假说会阐明工资的决定方式及为何工资会年功序列般不断上涨,但是几个假说的解释都有所欠缺。这是因为,关于工资的决定方式,只解释了一部分。
“劳动力需求·供给平衡说”是参照社会上商品价格的决定方式提出的想法,但这无法解释“为何做着同样的工作却因年龄的差异而拿不同的工资。”另外,又如大学毕业生,不管是经济景气、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大时,还是与之相反时,初次任职的工资却几乎没有变化。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的确,经济好转时兼职的时薪和单笔工作的报酬有上升的倾向。但是,对于日企来说,尽管经济确实好转,但也不可能以平常1.5倍的工资雇佣正式员工。感觉上,需求的法则貌似成立,确实也有部分是那样定的,但是,却不是主要的决定方式。
对于第二个“忠诚度说”,我很认同。考虑下企业的想法,不让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溜走,这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但是,仅以此无法解释工资的决定方式。“从年轻人收取的金钱,之后等员工年龄增长时再返还”的这个想法,终究也只解释了为何老员工的工资比年轻人高。
为什么大四毕业后的工资是20万5千日元?为什么30岁是○○万日元?关于工资的确切金额方面什么也没解释。因此,不能算是解释了工资的决定方式。
最后的“技能熟练度说”也一样。的确“年限增加更能胜任工作”适用于一般情况。平常的工作后从经验中学习,因此工作技能会提高。
但是,这也只是说明了老手比新进员工完成工作的技能更胜一筹,“为何各个年龄层的职员的工资是那么多金额”也无法解释。
因此,社会上所说的工资的决定方式并未从本质上体现工资。决定工资的理论在别处。
再重复一下,工资体系不是自然法则决定的,而是经营者和人事部自己具体考虑而定的。尽管如此,谁也无法明确说明工资是如何决定的。因为无法明确了解,所以事后才想很多。只是,结果,却缺失了自己无意识间遵从的工资制定的规则。
那么,这个工资的规则是什么呢?这个答案在工资条上。这又很奇怪,自己制作的工资条里却有着自己未曾意识到的本质。
作者简介:
木暮太一
写经济入门书的作家,经济记者。
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曾就职于富士胶片、日本Cyber Agent公司(投资咨询公司)、Recruit公司(日本人力资源服务商)之后独立门户。从学生时代起,就被认为能用简单的道理解释复杂的问题,大学在校期间所著的经济学的解说书在学校内大受欢迎。这本书现在仍作为经济学院的必读书籍成为长期畅销书。
站在对方的角度的说话方式及传达方式博得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为“实务经验者独有视角”。目前,面向企业、大学、团体等开展众多的演讲活动。
完成《至今为止最简单的经济学教科书》(Daiyamodo公司)《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简单明了”的规则》(光文社新书),《怪事“比命更重要的”金钱的论述》(Sunmark出版社)等多部书籍,累计80万部。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
订阅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