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争端与谋杀增多

标签:
全球气候变暖谋杀争端心理学暴力杂谈 |
分类: 社会 |
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愈演愈烈,今后争端与谋杀等暴力行为在全球范围内扩大的可能性令人担忧。
该研究统合了从考古学到经济学等各种领域的研究成果,明确指出伴随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气温与降雨量变化可能会导致人类攻击性行为的增加。
从此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仅是海平面上升与炎炎酷暑。
◆跨领域操作
领导此项研究的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所罗门·肖恩(Solomon Hsiang)教授。研究团队一开始就对分属于气候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的数百项研究成果进行筛选。
就这样,挑选出约60项与气候、气温、争端、暴力、犯罪等相关的研究,并重新进行分析,使所有的这些数据都能适用相同的统计框架。这就好比将把欧洲各国的货币都转换成欧元那样,是进行有效比较所必需的步骤。
为何要说这种操作是必须的呢?因为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程度会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气温上升1摄氏度在美国这种气候变化较大的国家并不那么稀奇,但在一些非洲国家,却会显得不同寻常。
将这些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小组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果。那就是:只要气温和降雨量轻微偏离正常值,出现争端的风险就会明显升高。这里所说的争端,包括谋杀、强奸等个人间的攻击行为,以及国内政局动荡、国际冲突等各种层面的纷争。
◆从过去的事例中学习
这种情况并非只局限于现代社会。该小组在研究中,也论述了公元900年左右玛雅文明政局动荡不安和争端频发,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太平洋沿岸地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长期干旱有关。
“古典期玛雅文明的终结就在这个时期。”该项研究的联名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爱德华·米格尔(Edward Miguel)先生如是说道。
此外,另一项研究显示,地处现今柬埔寨的高棉王朝之所以在14世纪时开始衰落,与长达数十年反复出现的季风暴雨以及干旱有关。
肖恩教授称,“根据考古学的研究,高棉王朝的工匠们为了适应气候变化所作的努力已经得到确认。”虽然当时的高棉王朝以该地区最先进的渠道技术而引以为豪,但即便如此,他们似乎也无法完全应对极端的气候变化。
据悉肖恩教授及其研究小组之所以将历史事例纳入此次的分析,是为了了解在面对和今后可预想到的相同气候变化时,过去的人类是如何来适应的(或者,无法适应)。然而,经过分析,肖恩教授认为,我们从过去的事例中可以学到的教训不仅仅只有这些。
肖恩教授说:“因气候变化而彻底没落的很多文明,与周边地区相比,或者从全球视野来看,都已经形成了当时最先进的社会。也许他们觉得可以应对任何情况。我认为,我们也有必要以谦虚的态度,承认过去的人们通过非常富有创意的方法,在适应着这些变化。”
◆为何全球气候变暖会增加争端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授布拉德·布什曼先生专攻沟通与心理学,对人类的攻击性和暴力特别有研究。布什曼教授并未参与本次的研究,但他对这项研究的意义作出了如下评论:“在这么多不同的学术领域,得出相同的结论,令人更加深信(气候变化对争端)确实有相当明显的影响。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让气候变化会对人类活动的众多方面造成影响这一认知得以广泛传播。”
尽管此次研究加强了气候变化会对人类的攻击性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但是并没有意图阐明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
也有研究者对其原因进行了推测。例如,布什曼教授认为,气温与降雨量的急剧变化会令人不快,人们自然也会变得易怒。
此外,另一种假说指出,如果降雨量出现极端多或极端少的情况,会给该国的农业产生不良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经济崩溃。领导本次研究的肖恩教授称,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也有人会选择让武装集团介入。
研究小组认为,气候变化导致争端频发的原因在于各种机制的同时作用,并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对此进行阐述。
肖恩教授认为,当前的这种状况就像1930年代时医生们发现吸烟与肺癌的相关关系,却无法解释其机制原理的情况一样。“但是经过数十年的研究,究竟发生了什么已经被一点一点地阐明。而且,这也有助于设计缓解(吸烟)不良影响的政策和制度。”
同时,联名作者米格尔先生也认为弄清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攻击性的机制原理,将成为该领域下一步集中研究的重要主题。
本次气候变化与争端关系的相关研究,被发表在8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在线版上。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
订阅本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