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研所等解密:为何大脑会产生错误记忆?

标签:
大脑错误记忆细胞实验恐惧杂谈 |
分类: 科学 |
理化学研究所(理研)在7月26日声明,该研究所的研究员用小白鼠做实验体,从用光控制记忆内容的实验中,证实了错误记忆(False Memory)的形成。
该成果由理研脑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的利根川进所长(美国马萨诸塞工科大学RIKEN-MIT神经遗传学中心教授)和RIKEN-MIT神经遗传学中心利根川研究室的研究生Steve Ramirez、研究员Xu Liu、Pei-Ann Lin、Junghyup Suh、Michele Pignatelli、Roger L. Redondo和Thomas J. Ryan共同研究获得,并已经被收录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7月26日(美国时间)的网络版中。
生物的记忆由神经细胞集中区域“记忆痕迹(潜在记忆)”所保存,当大脑需要记忆的时候,就会从“记忆痕迹”中调用记忆片段,并进行重组再构。但是,在进行记忆重组时,记忆片段的一部分会产生变化、变形,造成无法正确组成记忆。一旦形成不正确的记忆,就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美国在犯罪调查时用DNA鉴定方法所洗清的250位嫌疑犯中,大约75%的受害者是被错误目击证言所“陷害”。
研究小组在研究鼠类脑细胞的实验中,用感光性蛋白质标识保持记忆的脑细胞群,并用光线刺激之,最后成功唤醒脑中存储的特定记忆。研究小组将会把这次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向错误记忆的形成原因发出挑战。
这次实验的具体方法是:使用大脑皮质的潜在记忆保持细胞作实验,以形成已经在遗传学上有所改变的小白鼠的错误记忆。首先把目光集中于在A箱中相对安全的环境记忆神经细胞群。用光线(蓝光)照射,使这些细胞产生活性,把小白鼠放入拥有完全不同环境的B箱中,之后用光线照射唤醒其对A箱中环境的记忆。同时,在小白鼠的脚上适当用弱电刺激,使之产生不快,目的是把对弱电的恐惧感和用光线活化的A箱环境记忆产生关联。
这种情况下,虽然小白鼠实际上是只在B箱接受到弱电刺激,其大脑还是会记忆起A箱中的环境,这就证明了弱电刺激和记忆之间的关联。如此被“折磨”之后的小白鼠,即使再让它回到没有弱电刺激的A箱,其还是会表现出惧怕感(僵住不动)。
再者,把同样的小白鼠放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人为地用光线将恐惧和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群产生关联,也能如同预想一般,让杂碎的恐惧记忆片段重组成一段完整记忆。
经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小组发现这种错误记忆的产生和自然恐怖记忆的产生,都使用了相同的脑领域(扁桃体等)。研究小组表示,因为大脑无法区分“唤醒错误记忆”的活化领域和“唤醒真实记忆”的活化领域,所以对小白鼠是否把错误记忆当成“真实记忆”不得而知。
最后,基于这次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的错误记忆。同时也希望出台更多对案件目击证言脆弱性的警示说明。利根川进教授表示:“人类拥有高度发达的想象力。和这次研究的小白鼠一样,当碰到‘不快’或者‘快乐’事时,会和过去经历的事情联系起来,形成错误记忆。”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
订阅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