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睡眠不足很危险 警惕“更年期高血压”

(2013-04-11 22:19:26)
标签:

睡眠不足

更年期

高血压

血管

脑中风

分类: 健康

本文来自翰文网, 阅读更多译作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原译文见
http://www.cnposts.com/Translation/4741.aspx

 

实际上更年期是血压升降容易变化的时期。若放任不管,很可能最后变成真正的高血压。因此,这段时间采取对策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就一起开始改善血压的生活吧。

 

高血压(含正常高值)的年龄段发生频率。血压随着年龄增大而上升。女性比男性晚,40岁以后有高血压的人急剧增加。50岁以后几乎有一半,60岁以后达到7成。(数据来源:平成22年国民健康营养调查)

 

最近,血压开始升高了。以前明明是低血压……到了四五十岁,有这种烦恼的女性开始增多。实际上,更年期是血压很不稳定的时期。包括稍有点高血压的人在内,40岁人中高血压的比例约为4人中1人(28%),50岁人增长到2人中1人(49%)。

 

静风庄医院(琦玉县新座市)的外国女医生天野惠子说“女性荷尔蒙的雌性激素能够使血管扩张,因此跟男性相比,女性年轻时候血压低。但是进入40岁以后雌性激素减少,血管柔软性降低,血压开始升高” 。

 

140/90mmHg以上就是“高血压”,根据血压高低决定病情严重程度。“正常高值”是指稍微过高的高血压预备人群。“低血压”是不到130/85mmHg。“最合适血压”就是最不容易生病的理想血压。

 

特别是雌性激素急剧减少的更年期,血压经常会变成高低起伏的“忽升忽降”状态。东京大学医学部循环器官内科副教授平田恭信说“女性中有在更年期前血压就渐渐升高的人和到了更年期突然升高的人。后者可以称为‘更年期高血压’状态。因为压力等一点小事儿血压就会一下子升高,然后又降回来,这样不断循环。即使以前是低血压的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

 

另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血压也与潮热(发汗、潮红)有关。这是自治医科大学和Terumo公司对更年期1058名女性调查后的共同研究成果。该大学循环器官内科苅尾七臣教授说“更年期有潮热现象的女性比没有潮热症状女性更容易出现血压高的倾向,特别是吸烟者尤为明显。在实际治疗中也发现苦恼于潮热的人血压通常是升降混乱。

遗传“体质”、吸烟及运动不足导致的“血管老化”、睡眠不足及压力导致的“交感神经紧张”、“过度摄取食盐”、更年期“女性荷尔蒙的减少”都是血压升高的风险。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

 

另外,和高血压有很大关系是妊娠期的身体状况。苅尾说“妊娠期血压升高,排出的尿液中含蛋白质和糖分的人在中年之后更易患高血压”。

 

只要血压不高就不会出现头疼等症状,基本没有任何症状。很多人在测了血压以后才意识到自己高血压这件事。不仅是潮热和妊娠高血压,“体质”及“血管老化”、“过分摄取食盐”、“交感神经紧张”也是导致高血压的潜在隐患,一定要注意。

 

首先查看一下右边的潜在隐患表里的危险性。

如果不在意高血压的话,将来得脑中风和心肌梗塞等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为了预防这些疾病,从更年期开始管理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血管老化】

上年纪、吸烟、运动不足、糖尿病及脂质异常症等生活习惯病会使血管灵活性降低,血压升高。

对策:远足和慢走

 

【过分摄取食盐】

过分摄取食盐的话,肾脏无法排净体内盐分,为了保证钠浓度血液量会增多,于是血压升高。

对策:减少盐分摄取+充足的钾、减肥

 

【交感神经紧张】

睡眠不足和压力等会导致交感神经紧张、血管收缩、激发使血压升高的荷尔蒙因此血压升高。

对策:充分的睡眠和解决压力 

 

【使血管扩张的女性荷尔蒙的减少】(40、50岁女性特有)

雌性激素会使血管扩张,预防高血压。但更年期雌性激素减少,因此血压容易升高。

 

▼血压高低变化混乱的“更年期高血压”

更年期是血压容易升高的时期。比起一直持续高血压,症状更容易表现为急剧性突然升高等忽升忽降的不稳定表现。

 

 ▼ 放任不管的话会变成真正的高血压

血压忽高忽低的不稳定状态虽然在过了更年期会变好,但持续高血压的话有可能会演变成真正的高血压。

 

 ▼ 将来

脑中风、心肌梗塞、认知症等风险大

持续高血压的话会出现动脉硬化,甚至出现血压升高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等的危险性很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