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正在等待第二个村上春树——翻译家柴田元幸访谈

(2013-04-09 21:29:33)
标签:

村上春树

翻译

作家

译者

小说

分类: 思想

本文来自翰文网, 阅读更多译作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原译文见
http://www.cnposts.com/Translation/4719.aspx

 

东京国际文艺节,云集了作家、编辑、翻译家等文学相关领域的佼佼者。我们就日本文学“越境”的可能性,采访了文艺节咨询委员之一的翻译家柴田元幸先生。

 

东京与世界文学相遇的3天

——汇集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或者简写为J. M. Coetzee)、普利策奖作家胡诺特·迪亚斯(Junot Diaz)等来自海外的超豪华阵容。

 

在本次文艺节咨询委员《纽约客》杂志文艺部主编、发行8国版本的英国文艺杂志《格兰塔》(《Granta》)主编的推荐号召下,包括翻译家在内的世界文学领跑者们终于来到了东京。

 

——作为日本首个文学节,此次活动圆满成功地落下了帷幕,您怎么看?

尽管留下了课题,但我觉得这次活动意义重大。首先对读者来说,能够亲耳听到这么多国内外作家的声音就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体验。当然,最重要的不是亲眼见到这些作家、听到他们的声音,而是阅读他们的作品。但是,直接倾听作家讲述的人,会想要读一下这些人的书,营造这样一种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总体而言,国外的作家比日本的作家更擅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就算只感受到这一点也会让读者觉得很有趣吧。

 

——对日本的作家们而言也是种强烈的刺激吧。

一直以来日本的作家很少能遇到这样的机会。如果与国外作家的交流更多就好了,从这一点来看,此次活动的确是深化交流的好机会。作家们是在哪里相识的、交谈了些什么,此类话题还是很有趣的。也许作家的作品和世界观会从这里开始转变。能有这样的交流绝对比没有好。

 

——日本作家出现加拉巴哥化(Galapagosization是日本的商业用语,指在孤立的环境下,独自进行“最适化”——译注),最大的原因在于日本小说家的翻译作品太少吗?

是的。一方的作家完全没有读过另一方作家的作品,即使双方见面也没有什么意义。然而,就算只读过一篇翻译的短篇小说,就全然另当别论了。因此,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事先做些准备也是很重要的。这样的话,日本与国外的作家才有可能进行富有成果的对话。


译者能做的事、不能做的事

——此次活动除了作家外,编辑、翻译、装帧等世界文学相关行业的人士都有参加。还设立了翻译相关的日程活动。

是由我担任主持,小野正嗣先生、迈克尔·埃梅里克斯先生等参与的活动。小野先生既是作家,又是法语语系克里奥尔文学的译者。埃梅里克斯先生也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翻译家,他曾将高桥源一郎、川上弘美等作家的作品译成英语。其中非常有趣的议论就是可以感受到译者存在的翻译好,还是始终贯彻译者是隐形人的翻译好。我属于隐形人派,但也听闻过有些译者在翻译时深入到文艺作品中的情况。当然,到底哪一种方式好并没有结论,但我希望一般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享受。

 

——作者的意图,通过翻译可以传递出多少?

就算没有翻译,作者的意图能被传递到什么程度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可以说读出作者的弦外之音也是文学作品的趣味所在。然而不管怎么说,通过翻译的确可以传递些什么,但确实也会失去些什么。传递了什么、丢失了什么是译者经常在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诗歌翻译总是缺失最多的。但是我相信翻译小说时重要的内容基本都能传达。

 

——俳句的翻译很难吧。

例如这一首“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3个字的“蛙(かわず)”,4个字的“飛び込む”,5个字的“水の音”,这3、4、5的结构表达了水波扩散的意境。而且最后“みずのおと”中的“のおと”3个字都是元音为“お”的音。它在元音中最具宽阔的回响,会产生一种余韵。但是翻译这句时,因为会失去这种余韵,所以让人感到束手无策。若是像小说一样的长篇文章,就算这里缺失了一些但是那里还在,所以没有关系,然而翻译17个字的表现手法时,决不能如此。也就是说,因为小说是非常冗长的写作手法,即使有一定程度的缺失也没有关系。

 

如今的日本小说很有趣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境文学”也成了一大主题。

例如在美国,不仅是文艺杂志,像《纽约客》、《Harper's》等一般杂志每次也会刊登小说,《纽约客》在近2、3年中刊登作品最多的作家大概是智利的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o )。然后是村上春树、加拿大作家爱丽丝?蒙若(Alice Ann Munro )、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William Trevor)等。即使在汇集美国文化精髓的杂志《纽约客》中,大多数登场的作家都不是美国人。这种对外开放的形式,正在成为当代世界文学的潮流。


——尽管村上春树先生是“越境”作家中的一位,但他在日本作家中也是一个例外。

说到日本的翻译文学,一直以来都是输入过剩。从量上来看,虽与日本文化发端增加这一声音步调一致,但也有抵触。难得日本有优秀的作品但对方却不知道,总让人觉得有些可惜。在开拓全球市场可能性这一点上,村上春树在文学上获得的成就,就好比野茂英雄在棒球运动中实现的壮举一样。再加上漫画和宫崎骏的动画等,英语国家的人们开始觉得日本似乎正在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正因为有这种趋势,现在才是一个机会。从今往后,日本的作家们也能不断走向世界就好了,我觉得这种局面正在慢慢形成。


——您觉得日本当代作家的作品是否能在国外拥有更多的读者?

直到不久之前,在国外说起日本文学,都是以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那样看起来与古老传统的日本相关的作品,也就是在外国人看来“像日本”的作品为中心。但安部公房的作品是重要的例外。这种情况随着近年来村上春树的作品被广泛阅读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外的村上读者不是为了了解日本而读他的书。而是因为村上的小说有趣才读的。

 

如果大量的小说被输出至国外,就能理解日本的小说是多么的自由。虽然这样说有些不妥,但是与美国小说相比可能日本小说的自由度更高。英语国家的小说有明确的规则,想要脱离规则非常困难。与此相反,日本小说会逐渐与自身背离,这样才能成功地将混乱的现代社会真实地描绘出来。

若通过高质量的翻译仔细介绍,也可能引起犹如19世纪70年代在世界文学中发生的拉丁美洲文学热潮那样的现象。现在的日本文学拥有与当时拉丁美洲文学相同的势头。

 

——最后,对柴田先生来说,“翻译”是什么?

啊,玩乐,是一种玩乐(笑)。没有比这更愉快的玩乐了。因为自己做的时候觉得很有趣,还能受到读者的欢迎,作者的感谢。评论家对作家来说既是敌人也是朋友,但译者完全是个忠实的朋友。

——柴田先生曾在某处写过,译者对作家来说“是在夜晚工作的‘小人物’般的存在”。

与身材高大的他们相比,我的确是个“小人物”,因为有时差,所以都在半夜工作,真的(笑)。

 

柴田元幸 SHIBATA Motoyuki

1954年出生于东京。美国文学研究者、翻译家、东京大学文学系教授。因翻译保罗·奥斯特、史蒂文?密尔浩思尔,斯图尔特·德贝克和丽贝卡·布朗等美国当代小说家的作品而为人熟知。担任东京国际文学节的咨询委员。著作有《寻找猴子》、《柴田元幸与9位作家 9次访谈》、《美国水仙〉,译作有奥斯特《偶然的音乐》、密尔浩思尔《马丁·德雷斯勒之梦》、德贝克《芝加哥成长》,与村上春树合著的《翻译夜话》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