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在日元贬值的情况下真能获利吗 面向中国、欧洲的出口产品锐减
(2013-03-14 21:33:10)
标签:
出口日元贬值进口gdp汽车杂谈 |
分类: 经济 |
本文来自翰文网, 阅读更多译作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原译文见http://www.cnposts.com/Translation/4594.aspx
在日元贬值的情况下,日本的出口企业可能会采取两种行动。第一、降低外币(美元)支付价格。这样就会提高出口目的地的价格竞争力,从而能增加销售额和出口产品数量,进而也可以增加国内的生产量。以美元支付产品会产生怎样的出口额,这得取决于需求价格的灵活性。以日元支付产品可能会增加出口额,也可能会减少出口额,当然也有可能保持其不变。
第二个对策就是保持美元支付价格不变。这样做的话,外货的销售额就没有变化,从而出口产品数量也就不会变化。与此相应,国内的就要保留一定的生产量。如果以美元支付的产品出口额保持不变,那以日元支付的出口额就会增加,从而就可以增加国内生产的利益了。
实际上也可能会采取中间行动。因为在短期之内很难调整零售价格,所以以美元支付的产品价格可能不会有多大变化。也就是说,即使日元贬值,出口数量也不会变化,国内生产值也不会增加。也就是说,只有出口额会随汇率变化而成比例地增长,也只有出口企业能提高利益而已。
那进口又会因为日元贬值怎么变化呢?原理上看,进口应该会发生与出口同样的情况。但现在的日本有很多像发电用燃料那样的产品——不管价格多少也必须得进口一些。因此进口数量就不会有变化,大多数情况下也都只是进口额在随汇率变化而成比例地增长了吧。
这种情况下把增加的进口燃料费转嫁给电费就是在扩大电力公司的赤字。将费用转嫁给电费的话,就等于给用电用户制造了负担。对于大量使用电力的制造业来说,可能这种负担会更大吧。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减少制造业的利益,也就会给生产带来消极影响。
最终日元贬值不会增加国内生产,而是给电力公司以及用电用户带来向出口企业的财产转移。
出口产品数量的锐减到目前也没有恢复
以上都是以“在商品的美元价格固定的情况下当地的销售额不会改变”为前提条件所做的论述。但是,也有除价格之外的原因(比如还有当地经济状况不景气)从而导致商品美元价格不变但销售额减少的情况。其实现在所发生的状况正是这样的。
这种状况宏观上能够通过观察国民生产总值统计(GDP统计)的实际数目得知。不过,自2012年11月以来日元不断贬值,对于这时间以后的GDP(9~12月),由于在编写本稿时还没有公布其速报值,所以打算根据贸易统计的“数量指数”和“价格指数来调查此状况。(即使是在GDP数值出来之后,从出口目的地和出口商品类别来看,我们也是有必要看这个统计的。此外,“以美元支付的出口额”也可以因同样的目的来采用此数据)
首先,从对全世界的出口来看,12年出口金额指数比去年减少了2.8%。数量指数为-4.5%,价格指数为+1.9%。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价格变化是因为汇率变化导致的。也就是说,尽管对别国的出口数量减少了4.5%,但也因为日元贬值效应,出口金额才得以下降至原价的2.8%。或者可以这样说:即使日元在不断贬值,但数量还是不可弥补性地减少了。
单看12月份就可得知,与去年12月相比今年的数量指数下降到了-12.2%。因为日元贬值效应,价格指数变成了+7.3%(海关关长公示的汇率平均值:与11年12月1美元等于77.59日元相比,12年12月1美元等于82.34日元中,日元贬值了6.1%)。最终结果是:与去年12月相比,输出指数下降到-5.8%,输出额连续减少了7个月。
从地域上看,对中国的出口量下降得比较厉害。与去年相比,12年的出口额是-10.8%,12年12月的出口额是-15.8%(对数量和价格的分析还没有发表)。而且,对欧洲的出口量下降得也比较厉害,与去年相比,12年12月的出口数量是-15.6%,价格是+5.4,输出指数是-11.1%。
从商品品种来看,与去年相比,12月的出口数量大量减少,其中船舶减少了42.9%,建筑采矿机械减少了31.4%等。汽车减少了6.6%,看来被报道“出口顺利”的汽车也遇到了同样状况。
只有汽车从大地震中得到恢复
最近情况怎么样呢?虽然在编写本报时,最新数值是1月中上旬的速报值,但出口额还停留在与前一年相比增长的3.2%上。虽然没有计算数量和价格指数,但美元/日元的汇率还是从12年1月的1美元等于76日元贬到了13年1月的1美元等于92日元。因为日元贬值了20%,所以出口额可能会比去年的-17%还要大幅度减少。也就是说,尽管日元不断贬值,但与去年同月份相比,出口数量指数很有可能比12月的-12.2%下降得还厉害。
假设1月下旬的出口额和1月中旬的一样多,那13年1月的出口额就会比12年12月减少17%(不过与前一年12月份相比,每年1月份的出口额都会减少)。
出口数量指数和出口价格指数的发展能在图上表现出来。数量指数从12年6月份开始一直下降,12月份的下降尤其明显。因为日元不断贬值,与前一年相比,9月以来的价格指数一直是正值,从而弥补了数量上的下降。不过,因为在数量上的下降值比较大,与前一年相比,出口指数到12月为止依然是负值发展。
2月初,汇率比去年降低了23%。因为数量指数可能还要下降,所以出口额可能会比去年增加。但是,因为数量大规模减少,所以国内生产值肯定也会下降。
如此一来,日本的出口产业就面临着出口数量锐减的深刻问题,即被人们反复提到的日元不断贬值的现象。而且,这个问题会随着时间发展变得越来越严重。事实上,与前一年相比,12月的数量指数下降率是12年的最大值。13年1月的下降率很有可能比其更严重。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日元贬值不会增加出口数量,所以也不会激活国内产业。它能做的只是会给相关的出口企业带来收入转移而已。
但是,在出口数量的发展中,只有汽车的发展是个例外。因为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小轿车在11年4、5月份的生产和出口量都大大减少,所以在12年春天其数量又大幅度增加(12年3、4、5月的小轿车出口台数增长率分别是32%、136%、74%)。12年整体增加了8.4%。要注意:这不是因为日元贬值的影响,而是11年的特殊原因而创造的恢复。但也是从那开始增长率便开始下降。与前一年相比,虽然12月的汽车出口额是上述的-6.6%,但小轿车的出口台数却是-14.4%。
(东洋经济周刊2013年2月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