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学生的苦境之冬,被日中形势捉弄的求职活动
(2012-11-22 10:43:28)
标签:
日语求职日企毕业博士杂谈 |
分类: 职场 |
本文来自翰文网, 阅读更多译作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原译文见http://www.cnposts.com/Translation/4138.aspx
2012年11月1日早上6点,中国北方的沈阳。室外温度零下4度。
许倩睁开眼,安静地穿好衣服,为了不惊醒还在熟睡得室友,她很小心地打开笔记本。查收邮件之后,发现并没有她期待已久的关于面试通知的邮件,只有几封垃圾邮件。也就是说她连应聘公司的简历筛选这一关都没通过。对于24岁的她来说,最大的烦恼就是找工作。
窗户的一面结满了冰霜,从里面看不到外面的景色。
来自于安徽省的许倩,是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大学日语系研究生2年级的学生。因该大学没有博士课程,她可谓是学校日语系最高年级的前辈。
和日本不同,中国的毕业季在每年的7月。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求职高峰是毕业前一年的9月到10月。到了年末,日企招聘变少,开春的1月和2月是日本的正月,紧接着是中国旧历的正月,这段时间无法求职。也就是说,过了新年后可选择的机会变少,因此越早的人就是胜者。
许倩梦想在可以发挥自己语言能力的日企工作。今年9月她成为研二学生以来,为此做了很多准备。不料,中日间今春起矛盾层出不穷,中国媒体对日本的批判越发激烈,这一现象呈长期化状态。
9月11日,日本宣布尖阁诸岛国有化以来,中国国内反日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反日游行中袭击日系车车主,砸毁日本料理店,攻击日系超市等事件接连不断的发生。许倩的父母也很担心,尽量避免让周围人知道女儿学习日语的事情。许倩自己也说从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感到很是恐怖。
之后,原定在东北大学召开的日企说明会都一一中止。焦急的学生只能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信息。事情过于突然,甚至只要与日本扯上关系的人就立马成为攻击对象这样一种情绪蔓延开来,日企招聘相关信息也无处寻找。
积极安排日企招聘说明会的校方也表现出了明显地动摇。东北大学国际交流部的周而立主任也提到了学校的复杂立场。
他说到“虽说学校有支持学生求职工作的义务,但这段时间,日企在校内召开说明会很有风险。万一出事,校方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实际上,根据日本人才介绍单位的负责人表示,很多日企为了避免风险,取代说明会利用网上求人网站公布招聘事宜。但这与校内的说明会相比,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学生表示网上招聘竞争力太大,因此放弃的人很多。
进入11月,许倩放弃了想去日企就业的念头。她开始关注地方大学的日语老师招聘,继续求职工作。关于未来,她说到“要成为名门大学的老师一定要博士学位,因此我试着去应聘那些不是很有名的大学。”她还说“如果这样也不行的话,就不得不放弃发挥自己语言特长的道路,作为最后的选择我想挑战一下。”
许倩所处的现状,也影响到同研究室的低年级学生。他们读研究生的目的多少是为了就业。但是,一入学日中关系就恶化而来。看到前辈们的窘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们担心只要日中关系不改善,前辈们的现状就是自己的未来。22岁的栗富阳说道“仅把日语作为武器很有风险,在研究生这2年要积极地学习日语之外的课程。”
沈阳很早就迎来了这个冬天。10月下旬就下了第一场雪,简直就像是冷淡的日中关系的象征。沈阳市大约有800万人。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因其历史背景是国内日语教育最积极的地区。该市设立日语专业的大学有7所,将近1900名学生学习日语。但是,他们的命运遭到了来自日中关系的狠狠的捉弄。(取材组织/RR、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