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2021-05-07 00:08:50)
标签:

盗茶之路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白云岩

旅游

图片

分类: 人文摄影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我们现在翻过大山,朝着星村方向走去,星村也是红茶交易的一个大市场。道路很糟糕,只能供人行走,在有些地方,不过是岩石凿出来的一些蹬道而已(指老的白云庵门前一段道路。笔者注)。我们大约走了2英里之后,看到一个孤零零的庙观,建在依山流转的小溪边。这条小溪在武夷山中随着山势而迂回环绕,所以中国人把它叫做九曲溪,溪水把整个山区分成两部分——南部和北部,北区山区所产的茶叶据说更好一些,这儿出产一种特别高级的小种茶和白毫茶,但我估计它们很少有机会出口到欧洲去,即使出口,数量也会是非常非常小。

   我们现在到达的这座庙观很小,外表很不起眼,看起来只是供人们从星村到山里去半路上歇脚的地方。我们走进去的时候,庙里正有几位行人和搬运工坐在门廊里喝茶。这是一座道教的寺观,里面住着一位很老的道士和他的妻子。道士不用像和尚们那样吧头发剃光,而且我估计他们可以结婚成家。

   老道士很客气的接待了我们,按照当地风俗,他递给我一些烟丝,还给我泡了一杯茶。辛虎问他观里有没有多余的房间,我们是否可以在这儿借住一两天。能有机会赚点钱,他看起来很高兴,立刻把我们领到楼上的一个房间,我们也不是特别挑剔,就同意租住在这儿。

   这座道观,就像我前面描述过的房子一样,依着一面垂直的悬崖建起来,悬崖就变成了道观坚实的后墙(福琼没有提及墙壁上有“大观”的汉字。笔者注)。崖顶高高地悬在道观上面,不停有水从崖顶滴到道观的屋顶上,所以给人一种总在下雨的感觉(福琼是7月到武夷山,正是武夷山降水的丰水期。笔者注)。

   九曲溪就从道观前流过,沿着溪流有很多小船往来上下,人们告诉我,很多船都是来游玩赏乐的,他们跑到山里来观赏奇特的风景。小溪的水流很急,这些小船就像飞一样地顺流而下,很快消失在视野中。……

   给这位老道士付了我和手下人的餐费,我匆匆忙忙地吃了一点东西,然后出门去考察这些山林(所考的茶园应该是白云岩山下的茶园,福琼由此知晓白云岩位于星村进武夷山半路上歇脚的地方。笔者注)。我参观了很多茶田,成功采集到了大约400株幼苗。这些幼苗后来完好地运到上海,现在大多数都在喜马拉雅的帝国茶园里茁壮成长呢。

   老道士和他的妻子点不起蜡烛,也不点油灯,所以他们养成了早早就上床的习惯。因为晚上太潮湿了,我住的地方也远谈不上有多舒适,所以我也很快就仿照他们的模样上床睡觉了。辛虎与我同住一室,他说他不相信这些福建佬——他是这样称呼他们的,睡觉前他要把我们阁楼房间上的地板门放下,整个晚上都把它关死。我睡觉的时候,不管睡得有多死,如果有不正常的声音,哪怕很小的一点声音,我也会惊醒过来。睡到深夜的某个时候,,我醒了过来,有那么一两秒种,除了大雨敲打屋顶的声音,我什么别的声音也没有听到。但很快,下面有一种轻微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的眼睛自然就转向那地板门。我吃惊地发现,地板门慢慢地打开了,然后一个人的脑袋伸到我们住的房间里来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最终还是决定静静地躺在床上,看他要做什么,同时也尽可能地做好防卫的准备。慢慢地,这个人的身体出来了,他走进房间,四处摸索,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嚷嚷着什么。这下把辛虎吵醒了,他非常害怕,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大叫让我起床。‘雨水从屋顶滴到我的床上了。’这个人说。我们立刻认出原来是可伶的老道士。我们松了一口气,对自己的警醒感到好笑。老人在那漏雨的地方加盖了几层垫子,然后爬下楼回到他自己的房间去了。……

   我们在这位好客的道士的道观中住了两天,把大部分武夷山都走遍了,也考察了它的物产情况。第二天晚上,与那些轿夫、搬运工签了一份新合同后,我告诉老道士,我们打算第二天离开这儿继续上路。他友好地邀请我再住一段时间,但看到我说得很认真,他走出去,到他的茶园里挖了一些茶树幼苗来(在道观辅房里放着福琼收集来的400株茶树幼苗,老道士因此知道福琼所需,在自己的茶园里挖出茶树幼苗,送给福琼。笔者注),他请我把这些树苗收下。我曾经送给过他一件小礼物,他非常感谢,这让我很高兴,所以我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树苗,这下子我的行装大大增加了。这些树苗和其他植物一样,根部都被小心地用潮湿的苔藓包裹起来,然后外面在裹上一层油纸。用上油纸,是为了让它们避开阳光,也避开中国人刺探的目光,倒不是说它们在这事上表现得多么猜忌,而是免得它们看到之后又哆哆嗦嗦向我们提很多很不相宜的问题。第二天早晨,一切安排好了,我们向两位善良的东家夫妇告别,开始翻山越岭前往星村镇。”
——《两访中国茶乡》福琼
 
   与福琼描述类似环境的道观建筑在武夷山有四处:
   第一处是双乳峰南边海拔528米的鼓子庵,双乳峰下有唐代所建石鼓道院石屋遗址,庵遗址用斜覆的岩石做屋顶,所在位置距吴公洞9.4公里,能远远看见九曲溪的八曲,到八曲溪边大路约11.3公里,到白云庵约15公里,从星村算则更远,走进去需要早起晚归,整一天的时间。显然不属于“星村到山里去半路上歇脚的地方”。
 
   第二处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的马头岩,现在有一处道观。走进去要一天的时间,且离九曲溪很远,根本看不见九曲溪。

   第三处是鹰嘴岩附近的古崖居遗构,大红袍景区向里走4.3公里,看不见九曲溪。

   唯一与福琼描述的环境、建筑结构、路途相匹配的是白云庵,从星村到白云庵约3小时脚程,庵后有一小片平地,可见九曲溪上往来的竹筏。徐霞客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到此,在《游武夷山日记》写下:“登楼南望九曲上游,一洲中峙,溪自西来,分而环之,至曲复合为一。洲外两山渐开,九曲已尽。”“山水皆收眼底,蔚为大观。”清代名僧捧日大和尚在白云禅寺大殿佛龛后壁上刻“大观”两字,捧日大和尚的具体年代无处考证。
   另有史料:白云庵由宋代学者吕祖谦在此结庐修道,后成为尼姑庵。此条可以支撑福琼的描述。据现有资料载,“明末清初”,慈觉和尚游至此,将白云庵改建为寺庙,但遗存的石刻寺碑与无年代记载。确切地说,转为佛教寺庙应该在1849年6月福琼离开白云庵以后,所谓“明清时期”符合夸大的习惯。另有资料介绍的“大清漳浦梁山洞玄师祖舍利塔孙实旨奉祀康熙三十八年岁次己卯孟冬吉旦立”石碑根本无存。
   白云庵现存前部的钢筋混凝土立柱在1994年修建,原建筑没有二层的回廊,上二层阁楼有一地板门,二层没有走向辅房的房门(现在有两个左右走通的庙门)。因此福琼不可能把400棵茶树苗扛上阁楼,唯一可以存放的地方是道观的辅房,也就是现在白云寺的辅房。
 
   1849年7月,福琼在白云寺辅房前整理了400株茶树幼苗,将茶树根部不必要的泥土去除,以减轻重量,将它们用油纸包好,与搬运工签好合同,运往上海,再由上海通过轮船运往加尔各达。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福琼所住之处“地板门”所在位置。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寻访世界茶树之源(八)茶树之源·白云“道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