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神猴与岩魔结为夫妇,即有六道有情生死前来投胎,产生六猴婴。”“如是雪域人种,其父为猕猴,母为岩魔二者所繁衍……”刘立千所译《西藏王统记》。神话传说或许过于夸张,但至少证明吐蕃起源与猕猴出现的地域有关,雅鲁藏布江中游是猕猴出现最多的地方。有关猴的传说五百多年后,达尔文写下《人类的由来》。贝利在《无护照西藏之行》中记载了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多卧卡(现多卡村,江对岸是林芝机场)发现了猕猴。“趁下午有空,我去打听有关获取动物标本的事,大有希望。他们说本村附近就有不少斑鸡和哈尔曼雉。沿村旁以山谷上去,再沿河下行一英里就有狗熊、猴子、獐子和黑鹿。上到谷顶有雪鸡和血红色的野鸡。”
随着西藏经济发展,旅游人数增加和游客带来的食物,野生藏猕猴向公路边聚集,相遇几率颇高。
加查峡谷,又称达古峡谷,处在桑日县与加查县交界。
如果停下车,胆大的猕猴会爬上车,向你要吃的。
舍曲河上游左岸支流加巴曲峡谷,曲松县错堆村、坍塌的碉楼,坐标:N29°08'03.19"、E92°03'19.71"。
舍曲河汇入雅砻河,雅砻河在泽当汇入雅鲁藏布江。《无护照西藏之行》作者利也是绕道泽当自雅砻河谷到拉绥,再折返进入扎日神山。他在书中记载了当时的泽当不仅有藏传佛教寺庙,还有清真寺,克什米尔人从茶马古道往返藏印之间进行民间贸易:
1913年8月29日 泽当 海拔11850英尺
“他们急切希望我和他们(克什米尔人)兑换卢比。兑换率是,一个印度卢比(印度银币)可换四个章嘎(西藏银币),而一个中国卢比(应为清代银币)可换三个章嘎。我把腰包里剩下的三枚金币卖给了他们,每枚换取十五个卢比,等于六十个章嘎。
克什米尔人仍恪守斋月的教规。妇女不再戴面帏了,但打扮未变,干起活来却象西藏妇女。阿达·尤拉(克什米尔商人)能看懂乌尔都文、波斯文和藏文。他说,为了读可兰经,有必要学会阿拉伯文字,为了做买卖,要学藏文。
次日,我们去逛每天上午开张营业的义卖市场(指交易市场)这很像我在江孜见过的市场。几个人席地而坐,面前摆着廉价货物,有日本产的牙刷、牙粉和英国产的肥皂。德国货有苯胺染料、口琴和镶有乔治五世国王和玛丽女王像片的镜子。有烟草、却无香烟,因为‘布达拉宫’有禁令。这里还有茶叶,二又四分之三磅重的一等茶砖为三十个章嘎(合七个半卢比)一块;二等的二十个章嘎一块。
……
下午,我们参观了两个寺庙和一个清真寺。每个寺庙前都有凶猛可怕的狗在把门。清真寺仅为一幢普通的房子,其中有一间屋是专为念经而开设的。”
约3.65两重的一块一等茶砖,在泽当的价格相当于汉地10块银圆,半枚金币,价格高得令现代人无法想象!这是藏区有关茶叶交易价格唯一的历史记录。
《大公报》1915年11月18日“游记”栏的《西藏归程记》也记载了有关藏区贸易币制:“午后,游于市中,见四川银元甚多,其制每重三钱二分,阳面铸清帝像,川中特制,以行于西藏,抵制印度卢比者也。西藏币制向不完善,达赖所铸银圆曰藏币(章嘎),市中贸易非剪破不可,一唐加(章嘎)可以剪之为二、为三、为四、为五、为六,名曰“卡扛”,藏印通商后,印度卢布通行藏中,原值银钱三钱二分,当末畅行时,仅作二钱数分,后因商旅之往来印藏者非用卢布不可,逐增涨至四钱左右,每岁漏卮不可胜计。清季四川造币,为抵制卢布比计,特仿其制,铸三钱二分之银圆,行销边藏,并有重一钱六分及八分者为之补助,藏人始颇争用。然其地土货少而外货多,以川圆购外货,外人不用。即用矣,亦必故抑其价,作二钱八分或三钱不等,印度卢布比则仍作四钱,于是贩售川茶之商多用川圆,贩印度货之商仍用印度卢布,故察木多(昌都)一带川圆多而印度卢布少,拉萨一带仍印度卢布多而川圆少,铜圆则清季由川运往,迫令通用,恩达(今类乌齐境内)以东亦畅行矣。”
两文记载为同一时期。
加巴曲河谷碉楼。
邱多江碉楼遗址。
曲松错嘎,扎日神山大转山的最西端,始终是一潭黄色的湖水,与扎日神山下的错嘎湖同名,分别在两个分水岭的外侧,远处是雅拉香布雪山,海拔6635.8米。
色布曲(曲松河谷),扎日神山大转山的必经之路。
邱多江碉楼,坐标:N28°51'00.48"、E92°06'13.35",在邱多江乡镇府边、色布曲河对岸。
碉楼位于左岸山坡。
曲松国家湿地保护区内的切措湖(或吉措)一角,海拔约4600米,位于雅砻文化发源地雅拉香布雪山脚下。
进入切措湖峡谷中的碉楼,由此前往雪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