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2017-07-02 13:04:40)
标签:

雅鲁藏布江

甲桑古道

桑耶寺

旅游

图片

分类: 人文摄影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叶进入吐蕃的时间多说于文成公主入藏。尽管汉地多夸大文成公主入藏作用,藏地对文成公主也敬爱有加,但事实非完整表述。文成公主带进吐蕃12岁等身佛像,为《西藏王统记》和1434年仓巴·班觉桑布所著的《汉藏史集》所记载,此时为格鲁派兴起之时。在《吐蕃大事纪年》(OldTibetanAnnals,于敦煌莫高窟藏17号藏经洞发现的封存于11世纪左右的一部藏文文献,后被法国探险家伯希和劫走)、及其他已发现的敦煌与西域写本中均未有12岁等身像的记载。史载佛祖最早19岁前为极尽声色的俗身,31岁得道开悟,12岁的释迦摩尼尚未成佛。至于12岁等身则无从考究,只是工匠将佛祖塑得年轻而已。
    至金城公主入藏,吐蕃王室信佛,贵族偏袒苯教,此时佛教已传入汉地六百四十多年。吐蕃第36代赞普金城公主之子——赤德祖赞于公元787年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修建了桑耶寺,并于公元791年在桑耶寺诏令,正式宣布佛教为国教。然而,公元797-838年之间,吐蕃国礼仍为苯教(或“祖拉”祭祠占卜)。这段历史记载于伯希和(Paul Pelliot)在1906-1908年的西域探险其间,由新疆、河西走廊、敦煌窃取的大批汉文、藏文、回鹘文、于阗文、梵文、吐火罗文、粟特文写本、幡画中,因此造就了法国一大批汉藏学家,特别是唐和五代时期的手写藏文本,是“失落”的吐蕃历史依据。
    同在787年,吐蕃在赤德祖赞手上发展到了顶峰,标志吐蕃进入文明时代,在“刚刚尝试到了初步文明,这些身披兽皮的山人开始头脑发昏了,他们骑着其蒙古臣民奉送的战马,披挂着他们从伊朗草原借来的金属片锁子甲……他们就如此这般跃马扬鞭驰骋在亚洲的山谷和平原(包括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锡金、不丹、均在靡下)。唐帝国也在他们的觊觎之中。早在二三十年前,他们就开始侵犯唐朝,并占领了唐朝的整个西部边塞。”直到公元849年,唐帝国才重新夺回丝绸之路。
    前后约70年的时间,吐蕃占领丝绸之路西部通路。丝绸之路上丝绸、茶叶、佛经、道教、儒教典籍对吐蕃开始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历史上著名的吐蕃僧诤发生在这一时期,缘于“渐门”和“顿门”之诤。“顿”即汉地蓬勃发展的禅宗,与禅宗紧密结合的茶被带进了桑耶寺。戴密微所著的《吐蕃僧诤记》认为汉僧赢了,以至在翻译中文版时,将《拉萨僧诤记》改为《吐蕃僧诤记》。这一说法符合前弘期终结的原因,禅宗虽然先进,在汉地封建社会体系下产生的禅宗无法与吐蕃刚刚跨进的奴隶制社会融合,它的结果必然导致朗达玛灭佛。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公元五世纪末,第32代藏王朗日松赞从雅砻河谷迁移至甲玛沟,位于墨竹工卡县城以西15公里,海拔约四千米,后世藏王松赞干布于公元617年出生在甲玛沟的“强巴敏久林宫”。桑耶寺地处雅砻河谷与甲玛沟之间的雅鲁藏布江畔,下游连接工布,上游连接娘(现年楚河流域的日喀则地区),西北可达拉萨,是古代吐蕃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环境使桑耶寺成为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庙。现代所指甲桑古道是指翻越垭口海拔5180米、长约80公里、从甲玛沟到桑耶寺的古道。广义上甲桑古道是指甲玛沟到雅砻河谷的朝圣古道。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古道垭口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从哈布山俯视雅鲁藏布江。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桑耶寺中心佛殿(乌孜大殿)按照佛教世界布局(见下图),由底层为藏式、二层为汉式、三层及顶部为印度式样相融合的佛教寺庙建筑,四周对称围绕有东南西北诸洲和白、红、黑、绿四塔。
    公元1328年,十四代萨迦法王、格鲁派创世人宗喀巴的上师索南坚赞在桑耶寺开始著写藏文书史《西藏政教史鉴》,直至其归西后的1388年才由后人完成。刘立千汉译版为《西藏王统记》,陈庆英、仁庆扎西泽汉译版为《王统世系明鉴》。
   《西藏王统记》与之前《布顿佛教史》和《红史》两部史书构成吐蕃佛教神话的过去。直至敦煌、西域文本的发现和研究,令人大跌眼镜。桑耶寺作为西藏第一座佛教寺庙,按理文成公主带入的12岁等身佛像理应移驾于此,索南坚赞的《西藏政教史鉴》或许漏掉了吐蕃僧诤的真实结果,王庙标志的大昭寺说明了一切。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苯教喂桑仪式与佛教融合,成为桑耶寺最热闹的节日——喂桑节。印度教中也出现类同的形式。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寺院中的藏茶是特殊的商品。一作信徒的贡茶,二是经过佛教仪式加持后的赐茶。茶叶的牌子来自“邦达昌”。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1952年法国著名汉藏学家戴密微所著《吐蕃僧诤记》以敦煌、西域写本(出土文书)为据,综合汉文典籍等,广征博引,跨越西方语言、日文、藏文、梵文、突厥文、蒙古文及其他西域死文字,最权威地诠释了历史上那场汉、印僧诤。为禅宗与茶进入吐蕃提供有力的旁证。此书因法英翻译难度极大,至今只有法文版和中文版。戴密微1919年赴中国考察,1924-1926年在厦门大学讲授梵文和西方哲学。

茶马古道(156)十字路口的桑耶寺

 

    1971年,法国麦克唐纳(Ariane Macdonald)夫人根据《伯希和敦煌藏文写本pt1286、1287、1038、1047和1290释读……》,此考释由耿昇译为中文版《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考释》,考证了前弘期及以前吐蕃历史,对苯教提出全新的看法,并认为玄奘及弟子翻译的经文对吐蕃和西域具有直接的影响。印证了丝绸之路、大乘佛教、茶叶、苯教和原始巫术相互之间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