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是一门独特的、受两个古老文明影响的语言,上古汉藏语分离后,中古时期形成的拼音文字受古印度梵文影响。很长时间藏语以手写的形式存在,第一部印刷品进入西藏在明宣德九年(1434年),永乐帝下令在南京制成铜版(1410年),用红油墨印刷的叠版式巨著《甘珠尔》,封面烫汉、藏文对照金字,分别赐予萨迦巴、噶玛巴、宗喀巴三大法王。有学者认为西藏木雕板印刷受印、汉文化的影响。辛德勇在《中国印刷术研究》中阐述:印度长期不能自行造纸,印刷术从未在古代印度盛行过,使用的是手抄的贝叶经;藏区盛行密宗,强调师徒口传,非印经的传统,加之缺少木材等原料,藏区的印刷术很迟才由汉地输入。印刷术需要社会形成广泛读写能力,与印度森严的种姓社会不相容。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沿川藏茶马古道设驿站,促进了茶马古道的流通;雍正十三年(1735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川藏边茶贸易进入一段繁荣期,茶马古道上银票被藏族商号广泛认识,同时促进了文化交流。清雍正七年(1729年)德格印经院始建,开始雕刻印版,在260年时间里制作近30万块印刷书版和画版,其中收藏古旧雕版近22万块,包括藏传佛教、印度佛教、汉传佛教典籍、西藏人文历史、天文历算、绘画建筑、藏医学等,囊括整个藏区70%以上的典籍著作。其收集的古版《般若八千颂》刻自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保存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西藏的经幡也是在木板雕刻出现之后诞生,包括以后“隆达”的出现,对整个西藏的宗教史,是年轻的。
德格印经院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名录。
德格印经院的早晨,转经的人群。
有斯巴霍图的辟邪挂件,是吉祥伏妖、避除不洁的压胜之物。中间图案来自汉地道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