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前,蜀身(yuān
)毒(dú)道的旄牛道和五尺道由川入滇,经姚安、白崖(今弥渡县红岩镇)、“大庄哨”、“腰惠铺”(今弥渡县寅街镇加会邑村),翻过景东山脊进入密祉坝,为《明万历赵州志》、天启《滇志》所记载的“弥只里”、“弥只铺”。向北过定西岭至大理下关,既可北进藏区,也可南下博南古道,经永昌道往缅甸和印度。悠久的历史使弥渡“灯从唐朝来,艺从唐朝起”,明代朱元璋拓疆,再次融合了缠绵委婉的长江文化,弥渡山歌代表之一《小河淌水》,有着吴侬软语声韵。
滇藏茶叶贸易兴起后,巍山、弥渡、祥云三个坝子南部端点上是最小的密祉坝子,南来北往的马帮于此择道,使密祉成为茶马古道上中心枢纽。在密祉镇永和村,保留着长四百多米的茶马古道,道路中间用长1米左右、宽0.4米的石条首尾相连铺筑成“引马石”,路旁马店、驿站、商铺鳞次栉比,它就是茶马古道上赫赫有名的、留下无数感人故事的文盛街。
老马店
浩浩荡荡的马帮队伍只在记忆中,驿站的马厩变了猪窝。
巷陌深处余茶香。
驿站吱嘎作响的门后,传来老板昏暮的干咳,吓得做“粑粑”的石磨,躲在墙角。
不远的年代,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
寂静的铺子。
赶马小哥眼熟的一门、一窗、一铺。
马灯老矣。
头马老矣。
枪,老矣。
驮鞍老矣。
赶马小哥也走了。铺子边,很多人再没见到马店老板女儿迷人的双眸。
1947年春,尹宜公改编《月亮出来亮汪汪》在云南大学传开,后改为《小河淌水》。《小河淌水》讲述茶马古道上一个凄迷委婉、动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茶马古道边,尹宜公故居。
赶马小哥和马店老板女儿一见钟情的地方。
骑在河上的爱情之桥,故事发生地。那双期盼的眼神最终变成一首享誉世界的民歌。
河对岸,有一潭清泉,叫“珍珠泉”。月亮升起的时候,一定有镜中月,短暂似圆,又支离破碎。
文盛街·“引马石”
长长的茶马古道横贯永和村。文盛街上,头马的铃声消失很久,与那个美丽故事有关的长街宴依旧。
加载中,请稍候......